鲜血和弹痕,却给邓素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长长叹了口气,不管天下如何,作为大宋暂时的都城,鄂州在一片繁荣之中。不过,邓素却知道,为了筹集修城练兵的钱粮,各地州学都增加了地方的赋税,虽然士绅出了大头,但百姓的负担也比从前重了很多。各地之所以还没有乱,是因为士绅对地方的控制力远胜从前,百姓呻吟遍地,却不至于造反。
“恩师。”门人鹿晖迎上前来,为邓素掀开轿帘。
邓素走进轿子去,四个轿夫一起使力,将轿子平平地抬起来,然后朝礼部走去,鹿晖就步行跟在轿子的旁边,脸色平静,既看不出自卑,也看不出骄傲。没多久到了邓府门口,轿子停稳后,鹿晖为邓素撩开轿帘,邓素躬身出来,满意地对他点点头。师徒二人,一前一后朝府中走去,沿途的婢仆的远远地站着问安。礼部尚书的府中,规矩也是十分尊严的。外面传言,这次学政集齐鄂州公议惩处侯焕寅,很可能会再推举邓素为参知政事。
在大门和二门之间,周围没旁人时,邓素低声道:“这封信你送给陆楚州。”
“是。”鹿晖低声道,随手将书信揣入怀中。
恩师的口气平常,他也行若无事,似乎这是个在普通不过的差遣。将恩师送到书房后,鹿晖自己收拾行装,悄悄离开了邓府,搭上条快船顺江而下。邓素交待他办一些特殊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这封信就一直贴在胸口放着,在他身上,不会出半点闪失。
............
洛阳,团练使府中,数人散座,一个人站在堂中,拄着一杆奇形怪状的铁筒。
自从颁布《均田赎买法》以来,洛阳士绅的怨气很大。官府除了稳步推行赎买之外,为了平息这股怨气,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一个多月前,洛阳团练使颁布了招贤令,无论贤愚,凡是自量有益于国者,皆可自荐于洛阳团练使面前。每天都有心存侥幸的人,企图获得赏识一飞冲天。团练使府倒也从里面招揽了一些人,但可以大用的却一个也没有,总来来说远不如出身东人社的那些文官。
“这就是你进献的兵器?”陈重问道:“怎么用来克制骑兵?”
堂下站着那人还未说话,旁边的韩国公世子李导却竖起眉头,喝道:“大胆!这种见不得人的东西,竟敢拿出来糊弄陈大人。”那人吃他一吓,脸色发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李导转头对陈重道:“世子殿下,这个东西是洛阳本地盗墓贼用的,寻常百姓根本不知道,堂下这人,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李导今日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