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才41岁,还不到混吃等死的时候,我想换个地方再博一博。”
林振华道:“老谢,下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你别看我们这些做企业的有时候显得风光无限,但其实也挺艰难的。对了,今天那个冯茂乔还去找我了,说要把他的茂乔齿轮公司捐给我们汉华重工。”
“为什么?”谢悠善果然也觉得很奇怪。
林振华道:“他听到一些风声,说国家的政策要变,民营企业可能会被没收。他怕自己未来被打成资本家,所以就想提前把企业捐了。”
“扯淡!”谢悠善不屑地说道,“这样的传言他居然也会相信。国家的整个开放政策,只可能向前走,不可能向后退。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老百姓都已经习惯于生活的改善了,如果谁要把政策倒退回去,让老百姓重新过过去那种一个月三两油、八两肉的日子,老百姓肯定不干了。”
这就是谢悠善这种机关干部与冯茂乔这种农民企业家之间的区别了。论做生意,谢悠善可能不及冯茂乔,但要说起对国家政策的研判,十个冯茂乔也比不上一个谢悠善。别看谢悠善现在已经不当副市长了,但对于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还是非常到位的。
“高,老谢,实在是高。”林振华向谢悠善翘起一个拇指夸奖道,“我也是这样跟老冯说的,不过,他还是不踏实。”
“不踏实,让他把公司送给我,我不怕当资本家。”谢悠善呵呵笑道,与林振华聊了这么一会之后,谢悠善的心情好了许多,说话也轻松了。
林振华也笑着说道:“老谢,你好意思吗?人家老冯辛辛苦苦挣下一份家业,你一个政府官员,好意思跟人家要?”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谢悠善道,“别看我现在还是副厅级,可是我身无分文啊。我要下海,游艇不敢想了,总得有个救生圈?”
“老谢,你真打算下海的话,想过做什么行业没有?”林振华问道。
谢悠善道:“你还别说,我现在真的有一个目标,我还打算和你商量商量呢。”
“什么目标?”林振华问。
谢悠善道:“这一段时间,我负责新码头建设,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觉得,未来几十年内,如果我们国家的经济不出现大的问题,估计各个地方都会加大港口建设的力度。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出一个很好的商机,那就是港口机械。”
“你想做港口机械?”林振华吃惊地问道。
谢悠善道:“没错啊。振华,你记不记得,去年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