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打的有来有往,别的不说,这帮人的持久力还是非常够用的,武松能跟他打十多分钟,卢俊义也是如此,这也侧面反映出了他们对自身的掌控。毕竟干仗是个高爆发的活计,如果不会控制力量,七分力当三分出,几招下来就歇菜。
看着场中的两人,观战的人群好一顿喝彩,没办法,这俩人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大,江湖上那叫个声名鹊起。不过这名声,却是两极。
在结交流氓这一块,虽然卢俊义不比宋江、晁盖,但也有个仗义疏财的名声。这很好理解,卢俊义是在北军混的,处于同辽国交战前线,军方有些关系,祖辈豪富,一代代传下来,广有家业。受不了军中腌臢,在大名府附近的庄子里做他的卢员外。但他还带着个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头,难免跟那些所谓江湖好汉有些牵扯。即使他不牵扯,也挡不住好汉上门打秋风。
卢俊义当然看不上那些臭鱼烂虾,说不好听的,包括梁山上的那一帮玩意儿,入他眼的压根儿没几个,也就是形势所迫,被研究了而已。但是他也懒的跟那些人一般见识,基本都是款待一顿打发了事。这也理所当然的,使得他有了个仗义疏财的好汉名头。
王大官人不同,他是出了名的有钱,也是出了名的好武,但是有好汉上门相交,不少人都加入到了阳谷县的劳役队伍修桥铺路。这让王大官人在所谓江湖上声名狼藉,也更加剧了许多人对他的坏心思,就惦记着劫劫道,抢了他这个装比不合群的土财主。
当然,他们依然只能想一想。因为在当初王大官人舔上了艺术家,上贡了第一笔的盈利之后,从监察太监,到上边的杨戬,在到顶头的赵佶,都非常满意。同时,王某人还开发了男女两款的香露,才子佳人都非常喜欢,抢手的不行,这个生意,当然也要给赵佶上贡,赚的更多了。
赵佶非常满意,驻扎京西的禁军都调了两千兵勇进驻阳谷,就是保住这个一年几十万贯收入的财源,不让恶贼袭扰。
同时王大官人的宣节校尉也跨级升到了正七品的致果校尉,就是花钱买的官。其实官不官的无所谓,主要还是这个态度,表明赵佶的满意程度,圣卷在身,整个京东两路没有敢惹他的,自在的很。
也是这样,在追缴了几伙胆大包天的贼之后,就没有想不开的了。毕竟王大官人这里不是别处,那是赵佶亲自关注的地方,而且另一方面来说,那些贼人就是明晃晃的抢劫大宋皇帝,那能行么?不用王大官人催促,其他各级主官就精诚合作,有一个办一个,就是高效。
在那些好汉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