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锅都搬走。
有人斥道:“你这老头,想什么呢?折皇后出身关西名门,淑慎有仪,什么时候轮到梁王妃?”
周大郎坐在村头的酒肆内,看着远处灰色的原野,心中异样地平静。
最离谱的传闻是,圣人遣散了某座宫殿中的数千美人,节省钱粮修路。
这个世道,若让李克用、李存孝、卢彦威之辈窃取权柄,那除了武夫外,百姓的日子不知道会凄惨成什么样。因为他们只懂索取,不知道培养民力。
东西向的一等国道虽然进度缓慢,但自洛阳向东,已经修到了汴州。由洛阳往西,则通到了新安县——正好是周大郎等人的目的地,也是他们的家。
“哈哈哈!杀得好!”
乡勇们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他们总是着眼于自家的小日子,在衣食足够的情况下,也不介意做一些善事。乡里乡亲的,谁知道下次落难的是不是自己家?战阵上刀枪无眼,谁死谁活只有天知道。
乡间传闻,当初有宰相反对修此道,理由是靡费甚巨。但圣人坚持,并削减宫中用度。
“真有!”店家神神秘秘地说道:“王大郎说那妇人立于他家宅内东南角,说只要做好白粥,加肉覆于其上,插箸而祭之,便可令蚕桑丰盈,不为鼠噬。”
此番回家,便要料理掉宅园,然后举家搬往营州居住了。
如果这一切都发生了,那么他此时所在这家酒肆,店家可能已被人五花大绑,日夜拷打,榨取钱财。
他的龙袍,还是建极元年的,穿了好几年了。缝缝补补,一直舍不得丢。
而就在他吃的时候,那边豆糜也煮好了。店家端了一碗在手上,顺着梯子爬到二层阁楼之上,一边吃,嘴里还念念有词:“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
“尽想美事。若让那张氏得逞,下一步岂不是要把我等关西人尽皆赶出直隶、河南?”
这条国道,是圣人力主修的。
甚至就连店家本人,年且五十了,估计也得扛上长槊,列阵厮杀——不,到了那时候,武夫们可能连长槊这种兵器都用不起了,有杆木枪不错了。
锅里还漂浮着一些菜叶,方才他问过了,居然是大宛苜蓿。
“无妨,就随口问问罢了。”周大郎摆手道。
其实在他看来,这些都很无谓。意气之争罢了,还真能把已经住到第二代的直隶关西百姓都赶走?
他真正在乎的,是这个越来越好的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