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注意到。
他站了一小会儿,就接着往前走,跟着又看了几篇文章,然后就坐回了龙椅上。
太监总管给皇上看茶,小声说:“奴才斗胆问一句,皇上您看这届学生如何?”
“不如何。”
“没有合您心意的?”
乾元皇帝没说话,伺候他很多年的太监总管都要退开了,这时候,皇帝吩咐他把详细介绍了三百名贡士来历的那本名册取来。
说是详细介绍,其实也没多详细,就是登记了底下这些人的籍贯、出身、年龄、一路是怎么考上来,每次多少名。
在中间靠后的位置,他把卫成给翻着了。
翻着就纳闷了,会试排一百九十八,是考瘸了?
他想了想今年会试的考题,又想到主考官是谁……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届主考的秦大学士早些年也教他读过书,秦大学士看文章比较讲究,卫成这个路数的确不是他欣赏的,乾元皇帝估摸这人能排在一百九十八进宫里参加殿试还多亏会试考官不止一人,会试二十人阅卷,商量之后定下排名,主考的确有最终决定权,不过也要参考其他考官意见,不可独断专行。
这卫成吧,有些观点不错,乾元皇帝看了一会儿都有心想找个之间同他聊聊。不过他那文章平实了一点,遣词用句不够精妙,看着就是底蕴不深的贫家子弟。
皇帝又翻了几页,就把册子合上了,之后一直在斟酌。
斟酌该怎么给底下这些人定排名。
按他心里真正的想法来,像卫成肯定点一甲了,皇帝不敢,倒不是料想到朝臣会反对,是怕把人捧太高。像这种背后无靠的贫家子弟,风头太劲要么直接给人折了,要么就是一连串的利诱,没成长起来就成了权臣的爪牙。
这是个人才,要用得好还要打磨,如今他太年轻了,见得世面也不够大,大观点上跟皇帝很合得来,具体方案不太能立得住。
皇帝都没去管一甲,这届出尽风头的全是世家子弟,他就等着看几个大臣去争。
棘手的还是卫成这个排名。
后来皇帝想通了,只要不是总榜前四,后面都差不多,排名上一位下一位没多大关系。这年的殿试依然是几方势力抢排名的舞台,朝臣提名的一甲三人皇帝都顺着夸了一通,说不错,问他们觉得具体名次怎么排,谁取第一?几个大臣吵了得有一盏茶的时间,谁都没说服谁,最后还是跪在皇帝面前请皇帝做主。
皇帝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