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
就这一条漕运航线,就不知救了多少无业闲汉。不知养肥了多少地方文武。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漕运吃漕粮的由官至民。足有百多万人。一个天下第一帮,都是靠漕运打造出来的。过程中损失的米粮数字,可说是触目惊心。
当然。我大明地大物博,粮食充足。对比一个如此庞大的得利群体,这点粮食消耗,又算的了什么。再说,你不用漕运,难道还有别的什么办法么自从永乐靖难后,到现在这粮食都是这么来的,谁还想翻天
高拱却是不信这个邪,竟是想了个改漕入海的办法,以海运代替漕运。从此沿途转运的衙门可以裁撤掉十之七八,至于那些拉纤的力夫,护漕的漕丁,也自然就全都用不上。
仅此一项,据说一年就可以为朝廷节约几百万石的粮食,几十万两的银钱开支。还可以将一部分朝廷机构裁撤,淘汰部分冗官。
他是隆庆天子为皇子时的老师,在隆庆帝面前说一不二。为人又素来强势,向来只有他驳回隆庆的圣旨的事,没有隆庆反对他意见的事。他所谓上奏折,无非就是走个形式,自己票拟,送到宫里,隆庆也只写个准字,不会有其他说法。
按胡静水打探来的消息,改漕入海,估计已经无可逆转,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就看什么时候正式颁布天下,四海通行。只要这旨意一颁布,天下第一大帮的漕帮,怕是立刻就得分崩离析,大家自谋生路去吧。
本来这事跟李炎卿没什么关系,他又不是督漕官。这漕运有没有,与香山县都没有什么影响。可是这个方法是高拱想出来的,这就与李炎卿大有关系了。
如今朝内高拱为首,张居正次之。这两人号称交情莫逆,胜羊左赛钟俞,共进同退,步调一致,乃是一对黄金搭档。不过这种话也只好骗骗普通人,李炎卿如今也是大明官场的一员,这种话他能信才怪。
一山不容二虎,张居正又岂能屈居高拱之下反之,高拱需要的不是一个能干的副手,而需要的是一个万事服从命令听指挥,任他指挥的应声虫,最好是连班也不要上,整个内阁值房就剩他自己一人才好。
这次香山与月港争夺开海权,表面上看,都是一干下面小角色的斗争,实际上,这两派人马的背后靠山,很容易就能找到高拱、张居正头上。既然高拱要推行的,李炎卿就要反对。
若是这么大的功绩真让高拱立了,张居正往哪摆自己娶的又不是高家的女儿,自然要想个办法,在中间破坏一下。
蔡公冲已经回河南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