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相权的恐怖的在于,手里握着一整套行政体系。
秦汉的宰相,是有一套相府属官,去落实政令的。
到了隋唐之后,虽然名义上宰相权柄有所下降,但是整个行政体系更加严密合理,宰相可以通过层层官僚体系,落实自己的意图。
其他任何高官,包括皇帝在内,都没法越过政事堂,不经过宰相,直接给官吏下令……这叫乱命,是可以不予执行,甚至是驳回的。
弄清楚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所谓宰相,不管是叫相国、尚书令、尚书仆射、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本质都是一样的,权柄在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既然如此,那历代皇帝还折腾什么啊?
不停该换宰相身份,把官职弄得乱七八糟,又有什么意义呢?
很显然,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相权不等于某个人,一个才智卓绝,手段过硬的宰相,的确能架空天子,所以……要想防止被宰相架空,就只有不断更换宰相。
这时候再看所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豁然开朗了。
大宋除了立国之时,赵普曾经长时间独相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几个宰相并列……而且首相不断更迭,平均一两年换一个。
像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那么大的改革,只给了一年多时间,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王安石主持变法,也是两度罢相。
其实何止是宰相,就连权知开封府这种位置,也不能长时间担任。以开封府尹名传后世的包拯,实际在开封府干了还不到一年,就被调走了。
那么有名望,还那么能干,万一哪天学驴车战神怎么办?
什么人都忌惮,大宋的皇帝,基本上都权力魔症人了属于是……
和他们比起来,赵桓显得要大度得多。
恢复相国称呼,名实相符。
最根本的一条,宰相不会轻易更换,也别打量着宰相成了走马灯,下面的官吏就能为所欲为了。
“赵卿,这个相国之位,还是你的!”
赵鼎老泪横流……这可不是演戏,他是真的感动。跟着赵桓这么多年,鞍前马后,任劳任怨。官家到底没有亏待自己,恢复了宰相,光凭这一条,就足以彪炳史册了。
赵鼎甚至可以说死而无憾,再也没有别的要求了。
其余重臣,也都是目瞪口呆,看着赵桓,想要知道官家还有什么安排?
“在相国之下,有一位专职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