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时,遇到一拨农民军偷袭,他所在的运粮队表现优异。张大坤提着长枪,捅死好几个敌人,记功领赏回到云南老家。
有了军功,家里给他说亲是更挑剔,足足挑了一年都没顺心的。
就在这时,广南府的退役士兵,原地转业留在广南。新兵全在云南、广西招募,张大坤能写会算,又有军功在身,非常顺利的前往广南省当兵。这婚事又给拖延了。
听说到了印度能做地主,还会给一笔安家费,张大坤没有妻儿牵绊,立即跑去报名出海。
如今,果然做了地主,如愿分到四十亩地。
张大坤对此非常满意,那全是河边的好田啊,即便有几亩不靠河,却也靠着引水灌渠。还不用自己耕种,因为有附着于土地的佃户,每年等着收粮食便可。
但有一点让张大坤很不爽,或者说所有汉人地主都不爽。
这里的泰米尔农民,居然不挖茅坑,屎尿随地乱拉,都不知道用来做肥料。当然,这里的农民也会堆肥,但只用牛粪来堆肥,其他人畜粪便完全不用。
张大坤和其他汉人地主,分得土地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各自属下的佃户,赶紧挖茅坑储存粪便。那些野外的粪便,也要立即收集起来。
贱民佃户非常听话,首陀罗佃户却不干,觉得收集粪便是贱民的事儿。
脾气很好的张大坤,气得动手打人,总算让首陀罗佃户愿意接触粪便。
接着是没有娶妻的汉人,可以优先讨老婆。
那些被灭族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女眷都分配给文武官员。像张大坤这种普通士兵,只能娶皮肤略黑的吠舍、首陀罗女子,而且不能娶本村社的女人,必须娶附近村社的女子。
张大坤运气不错,娶了个吠舍女子,肤色还算白净,聘礼是一块银元和几匹棉布。
岳父家里非常高兴,因为不用给大量嫁妆,而且还能收到聘礼,还是跨越种姓嫁给汉人“贵族”——汉人在他们眼里都是贵族。
晋王殿下说了,汉人内部不讲种姓,汉人的子女都是汉人。
反正被汉人实控的村社,听说了这种政策,有女儿的都疯狂登门。不要聘礼都行,倾家荡产给嫁妆也行,他们只求能把女儿嫁给“贵族”。即便自己无法抬升种姓,今后也必然更加风光,可以鄙视同种姓的邻居。
吃过早饭,张大坤对妻子说:“我出去一趟。”
妻子叽里呱啦,说些听不懂的话,一直把他送到门外。
张大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