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文斐翠,本就有所不平,再次压缩名额,南方诸省定会不平,与朝廷不睦。”
大明南北的文化有差异,北方文气弱,中第少,南方文风盛,士子多,为了平衡,以前搞出了‘南六北四’,现在又进一步压缩,南方定然会不满,甚至不忿。
曾经出现过进士及第的全是南方人,南方在科举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他们是万万不愿意放弃这种优势的,更何况,天下官员中,南方是最多的,尤其是最大的朋党——东林党!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心思飞转。
朱由检的话,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立场,代表了天下大部分的士子,因为大部分士子都是南方人。
可越是这样,越需要解决的办法。
过了一阵,他抬头看向周应秋,道:“说说明年。”
朱由检眉头一皱,忍着没有打断。
周应秋早有准备,躬身道:“皇上,吏部有了个草案。在各个布政司,可设立有朝廷批准的书院,分成三等,县府省,层层考核选拔,最终在每个省完成学业的士子,可进京参考,中第之后,再入皇家政院,结业后,方可由吏部安排入仕。”
“这只是大致想法,其中有许多细节有待完善。比如,关于税赋,廪膳,年龄等,都有待细定。还有就是今年的武举,臣还在与同僚细细推敲。”
“臣计划,召集各地知府,知州,进京,进入皇家政院进行考核,若是考核不过,将进行惩处,若是优异,可加以提拔重用。”
“这些臣都与文昭阁商议过,王爷……有诸多迟疑之处。”
朱由检默默的听着,他心里很清楚,这些即便不是朱栩的授意,他肯定也是早就知情。
这样的变动,前所未有,科举之事,关乎太大,说是‘国本’一点都不为过,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万难答应的。
朱栩见朱由检不说话,也能明白他的心思,科举重大,不亚于裁撤南/京,甚至影响更大,不止是朱由检要慎重,满朝文武,哪怕是朱栩的人,也都得小心翼翼。
不过,在朱栩看来,大明人才济济,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人才断层之类。他要做的,也不是简简单单为了选士,如同设置三司衙门,除了分权,还有打击遏制腐败,提高行政效率等原因。改革科举,朱栩是想要打破富人垄断,普及教育,削弱现有的官商集团等。
朱由检没有说话,他的沉默,就是最好的抗议。
朱栩手指在桌面敲着,说服朱由检,非常重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