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项目的大类,生物医学的研究中,都是人体内各种疾病的机制研究,而且会获得国家各类科研基金支持。
机制研究,说白了就是‘过程研究’,而生物医学类,像是病理的研究中,过程在细胞层次上,是很容易解释的,就比如病毒性感染类疾病,普通人看一些病理的内容,也能明白细胞层面的发病原理。
细胞层面的解释过于浅显,对于真正的病理研究没有意义。
所以‘机制研究’需要深入更小的单位,比如dna、细胞膜、连接粘膜等等,深入到分子层面的蛋白质反应、基因片段的作用就最好的,明白全部的病理机制,就容易找到对症方法去解决疾病问题。
生物医学的‘病理机制’研究,就是临床医学、制药的理论基础。
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大部分的项目都和病理机制研究有关,包括张薇做的‘心肌炎’项目也同样如此。
赵奕终于明白过来,“也就是说,最好是在分子层面去解释病理?”
“也不一定要分子层面。”
张薇解释道,“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不明确,需要研究的项目很多,想直接从分子层面解释是行不通的。”
“能研究出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推断一下可能会发生的情况,项目就算是完成了。”
她说的似乎是很简单,但项目做了半年多,也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赵奕明白过来。
生物体内的情况不像是数学、物理,就只是数字、攻势的计算,而是牵扯到很复杂的过程,牵扯到分子层面的过程,肯定要比细胞层面复杂的多。
《联络率》可以得到针对细胞层面的过程,也可以得到更小的分子层面过程,前提是有足够的条件和精力。
这方面来说,条件反倒是容易获得。
只要能看到一些实验过程,更甚至亲手去做实验,发生的一切就摆在眼前,条件就已经完善了。
同时。
相关知识也能成为‘补充条件’,相关知识足够充沛的情况下,得到过程所消耗的精力就少很多。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再次使用了《联络率》。
“目标事物:玻璃罩中的实验小白鼠。”
“以病毒注入小鼠血循环,血流侵犯心肌可以为起始(因),小鼠目前的致病状态为结束(果)。”
“得到分子层面过程。”
【《联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