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起,完全归属于大明朝廷治下。
在议定了新政执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预防惩治的策略之后,朱由检宣布,会商结束后,内阁要考虑全面禁止土地兼并的行为,在制订出相关文件后呈报宫中。
在阁臣们满脑子疑虑之情的情形下,会商转向了第二个话题:减税及四海商行股份变更问题。
阁臣们对皇帝突然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感到疑惑不解。
新政的实施不就是为了加税吗?为何那边还未开始征收,你这边又打算减税呢?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吗?
“朕所言之减税,并非减收田亩税赋,所减之税为实业之税,其实也等于是有条件的减少商税。”
看到众臣都是满脸的问号,朱由检先将减税目的讲了出来。
“大明货物流通三十税一之税率继续维持不变,但若是名下有实业之商户,税率可改为五十税一。
所谓实业减税,意既其所属财产不仅只有商行店铺,而是还有工坊造作等实体产业,也就是具备产销一体之资质。
此种商行须前往本地官府报备,并由官府派员确认无误后登记在册,其以后经销往来与各地之间时,所交税率变为五十税一。”
朱由检随即把减免税率的对象讲了出来,阁臣们这才恍然。
这两项策略是朱由检反复思考后作出的决定,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刺激商户们把经商获取的利润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而不是变成银冬瓜和田地这些固定资产储存起来。
大明的大户人家都有同样的习惯:把赚来的银钱存放在地窖里,然后再寻机变成田地和田契。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银冬瓜和田地才是最现实的财产,其他的都不重要。
赚钱的目的不就是广积田亩多产粮食,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吗?
这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根深蒂固,想要用大道理去说服他们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朱由检曾经无数次的思考过,如何从这批大户身上赚钱,但以现有的条件却是很难做到。
因为这些人的家里几乎什么都不缺。
这一切的主因就是现在的工业太过落后,商品种类太过单一,在没有大批的工业新产品问世的情况下,很难让这些豪门大户从家里掏钱进行大量的消费。
后世那种商品大流通的情况,也是建立在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海量的各种商品物资令人目不暇接,有钱人也愿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