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强调要满足武器内在的性能要求,又特别强调要满足外在的形式要求。最后就是小巧轻便、外形美观、便于隐蔽携带、易于维护保养、射击可靠性好外加精度高。
张楠记得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64式手枪还作为礼品赠送国外要人,结果被人叫“将军手枪”。
但现在华夏送外国要人的64式手枪都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礼品工艺枪”,保留了手枪的基本功能外,外表重新设计过,“镶金嵌玉”的。
最好记的是:64式礼品枪握把两侧的两条龙,看一次就忘不了。
但没想到在特殊时期,就有第一批设计定型的小批量生产型当礼品送人。
“这枪编号后头三位是182,应该是第182支试生产型,现在的大路货不能比,绝对是好东西。”
试生产型,不仅仅工艺精益求精,还有它的特殊地位在,不能拿普通量产型相提并论。
听到项伟荣的话,张楠接过手枪看了几眼,然后交给姐夫。
“姐夫你喜欢就留着。”说着,有对关兴权道:“关哥,那个小木头盒子里的是礼品枪?”
盒子上头一条龙,之前看这就感觉熟悉,现在因为这支64式,想起来那不就是64式礼品枪上头的那条龙嘛。
一打开果然是“花枝招展”的礼品枪,配件什么的一样不少,就是盒子里没子弹。
64年式7.62毫米手枪弹装药量较少,射击时声响不大,这会就被公安民警同志们称为“小砸炮”。
拿上两支枪,走到酒店花园里试试枪。
反正枪声相对小,酒店又是花园式的独-立环境,开上几枪不会有佛得角警察跑来唧唧歪歪。
可惜就7发子弹,拿了个大西葫芦当靶子,项伟荣拿“红宝书”里这支,弹匣里压了三发。张楠用花里胡哨的礼品枪,压上剩下的四发子弹。
25米距离张楠打出四发,只有一发擦破了点西葫芦的皮。
等到项伟荣拿枪射击,第一发就把西葫芦的上半截给爆了!
他当兵时常用54式,但其它列如59式、67式微声手枪,甚至52式公安手枪都用过。虽然复员时这64式手枪都还没批产生产,但前些年武装部训练,公安局那边新发下来的64式也得贡献出来大伙熟悉熟悉。
这枪没少打,也算熟悉。这枪体积较小,手掌较大的射手在使用时会需要把小指蜷曲在弹匣底部,如果换成阿廖沙这样的人来,甚至会要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