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记忆里,除了北平沦陷的那几年,除夕临近黄昏,胡同里必定有叫卖荸荠的声响。
整个马家花园的人,无论主人,还是仆人,无论主家还是租客,都会恪守着京城这一份传统,总觉得是有个吉利的讲究。
那位给宋先生护院的蓝爷,一般还会把买回来的荸荠用水煮熟,再放上一点白糖,然后让宋先生的孩子连荸荠带水一起吃,说是为了去火。
老爷子还说,随着他越来越受宋先生的看重,随这和蓝爷相处久了,关系也越来越好,后来他也会分到一份儿。
但这已经是除夕之夜荸荠的另一种功能了。
属于实用,而非民俗,就像把供果拿下来吃掉了一样。
同样还是除夕的傍晚,时间如若再往后错一点。
当天儿似黑未黑,说不黑看什么都有点模糊的光景。
往往在胡同间又会听见另外一种吆喝声,“老太太,老太太,给您送财神爷来了!”
在全部过年应办的,应买的,到了听见一些半大孩子,夹着一打儿财神爷纸像,挨家挨户的给人送财神爷的时候,这就算是过年筹备的最后一件事儿了。
要是请过了财神爷的,可以答复“请过了”,若是还没有的,一大枚便可接过一张。
穷人家的孩子,但凡不怕见生人,嘴甜会说话的。
起码能利用这个好机会,给家里挣出一两天的嚼裹来。
尤其像马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往往来者不拒。
只要有孩子上门,门房都会留下他们送来的财神像,给一大枚。
最绝的是外头送,园子里也送。
像李立,肖忠他们这样门房的孩子,就一直包揽着园子里“送财神”的差事。
不过他们送一次就不是这个数儿了。
由于马家花园里,无论主家还是租客,全是富贵人,出手起码一角纸币,他们的收益是外面孩子的二十五倍。
当然,这些富贵人更加不可能拒绝这样的吉利。
所以既然不影响自己的收益,他们也并不介意带着康术德一起送。
尤其当他们成为朋友之后,这就更是有福同享的一刻。
事实上,要是腿勤快点儿,把各家统统跑下来,每人弄个一两块钱也不在话下。
大人即使看着眼红没用,因为这差事成人不能干,就是半大小子的专享红利。
听老爷子讲到这里,宁卫民忽然心里一动,若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