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历年的贡赋也都堆在内库。”
“好象是太妃说太简素了,不好看。也不是什么大事,太后也不想驳了她的面子。”
“江南百姓要受苦了,这还不是大事?”
“除了仁宗皇帝,本朝的天子,都没有即位后大婚的先例。而且还是头婚,比起官家来,”
“等着吧,别到时候买绢变和买,和买变加税。”
“就是太妃和皇帝要加税,相公们也会拦着。”
“太后年纪也大了,官家再有两年就得亲政,相公们再耿直,也要为家里考虑。万一让官家记恨上了,现在没什么,过些年后,报复到子孙身上,他们辛苦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还不如让官家开开心心的把王老相公的孙女儿娶回去。”
对面的声音高亢了起来,平一郎想了想,换到了对面的角落站着。身为异邦人,他知道这间院子里面的大部分人,都在猜忌自己。所以他时时刻刻都提着小心,遇上现在的事,自然是尽量不要让人误会的好。
离开对面的杂音远了,平一郎便发现,在这院子中,能听见江涛阵阵。
涛声从极远处传来,像海涛,又多了几分柔和,仿佛扬子江上的雾霭。
扬子江的寥廓,不是亲眼目睹,就绝对无法想象。离开江口都还有一日的海程,就能看见海水的颜色已从深蓝变成了浑黄。即使越过了大海,但长江的壮阔,依然让平一郎心魄动摇。
就是这座院落旁的松江,仅仅是一条汇入扬子江的河流,也宽阔的堪比日本的任何一条河流。而松江的源头,幅员八百里的太湖,更比琵琶湖大了不知多少倍。
一想到,洞庭、鄱阳、洪泽,一座座湖泊,都不下于太湖的辽阔。中国之大,当真只有亲眼看见了才能感觉得到。
“小官人小心脚下。”
平一郎的主人和冯大东家没有让平一郎等候太久,很快一起出了门。在后门上船,艄公掌舵,船工摇橹,一路向工地赶过去。
下船的地点,是与松江相通的黄浦东岸的一处码头上。
平一郎听人说起过,这里原本是荒地,是官府刚刚划拨下来,交给他的主人和其他几位大东家——他不清楚这位冯大东家是不是其中之一——建造倭人坊,让过海而来的妇孺,居住在这里。
仅仅半个月,倭人坊的围墙还没有建起来,但从码头延伸出去直到倭人坊的铁路已经铺设好了,只有半里多长,但修建倭人坊的物料,都从码头上,通过铁路运到工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