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智能会有危机感,其面对的客观环境,并不险恶,更不会经历人类及其祖先经历过的几十亿年自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根本不会存在“生”与“死”的概念,更遑论生存压力、种间竞争这些人类看来天经地义的东西。
既然如此,“强人工智能”的意识活动,又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一点,别说方然自己,研发组的专家们,也完全一筹莫展,理论上有可能对“强ai”进行监控,实际上,只消想一想此类系统的硬件规模与运行逻辑,就可以基本打消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
人类无法追踪强人工智能的实时思维,根本原因,则并非出于硬件规模、或者运行逻辑,而是两者在时间轴上的差距太大。
两人一起走向数学家们的会议室,路上,莱斯利*兰伯特略作解释:
“无法追踪‘强人工智能’的运行状态,阿达民先生,这似乎是一个与架构相关的效率问题,监控模块的引入,恩……正如其他研究机构从事的‘监控型强人工智能’研究,会对‘混沌’的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但这并不重要。
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类的思维,在今天,已远远跟不上‘强人工智能’的脚步。”
兰伯特的话,掷地有声,方然对此报以沉默。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这样的一天,已经到来了吗。
惊讶,混杂着怀疑,大致可以形容阿达民现在的念头,但他也清楚的知道,自从决定冒险研发“强人工智能”,这一天就注定会来。
形式上的超越人类,如果只看结论,其实,早在“混沌”给出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时,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即便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但在方然眼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超越人类,这本来就是自己的目标之一,一点也不意外。
而现在,藉由莱斯利*兰伯特的话,他才意识到,哪怕不从结果上来考量人类与ai的优劣,今天的“强人工智能”,事实上也早已超越了人。
人工智能的运行状态,无法被人窥破,这就是一条很有力的证据。
阿达民兀自思索,莱斯利*兰伯特的说明,还在继续:
“关于这一点,坦率的讲,研发组与相关人士尚未有公论,但我们大多数人都认同这一判断。
人类为何无法洞悉‘强人工智能’的思维?
这并非是思维深度的差距:
就算计算机正尝试思考、解决的,是人类无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