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校长(2 / 6)

当然,其中不乏有其它心思的,修完路有进金矿做工的机会。

那可是金矿啊!

万一,假如有万一,得着了机会进去,带一块回来,那就发了!

老陶,陶良义是在第三天下晚回来的,随同回来的还有店里的两个伙计。

破损的旅店,已经被几个流民和叫花子所占据,蟑螂横行,还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味在里面。

他朝着这些人拱拱手,好言说了几句,这些人也就走了。

然后老泪纵横。

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啊!

梁启师在一旁道,“老陶,可莫失了心气,依你的本事,只要一年光景,照样热热闹闹。”

老陶躬身行礼道,“患难见真情,梁掌柜的,真是让你费心了,感恩不尽,这情我记在心里,就不多说了。”

开始翻修房子,打扫卫生,陶家旅馆再次营业。

逃难来此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日有几百人,他们基本都是聚集在溯古河或者溯古支流这些靠近水源地的地方。

沿河密密麻麻的搭的都是棚子。

镇里的人并没有排斥他们,他们往上几代都是移民,来了就是溯古镇人。

溯古镇的劣势就是人太少,人越多就代表着越兴旺。

镇里的人指导他们怎么盖房子,怎么支灶台,怎么做炕,告诉他们南方与大东岭的区别,在大东岭房子的地基浅了,房子会陷入冻土,墙壁薄了没法保温,熬不过冬天。

地不要钱,面积大,随便盖,但是有能力盖房的依然是极少的人,逃难来的,都没有家底,即使有,也在逃难路上花费殆尽,现在到了目的地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老行头等人便活跃了起来,他借钱给他们。

只借给壮劳力,而且最好是有老婆孩子这种,还不了钱不怕,来林场做工抵债,伐木队永远在缺人。

最持欢迎态度的是那些种田大户,因为人少,每年雇工都要花大价钱争抢劳力,人多了人力才能便宜。

他们事先商量好,轮流搭粥棚。

粥不能白喝,他们可不是善人!

想喝粥就得签雇工合同。

他们以极低的工价把这些人签到手里,作为秋收的人力。

苞米等着掰,大豆、稻谷等着割,马铃薯等着挖,都需要人。

跟老行头一样,也优先签拖家带口的,即使遇到个别不讲诚信的,跑路了,还能带一家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jitong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