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应了一声,心底却不报什么希望了。安禄山压根就不是什么安息国人,他是因为跟安思顺关系好才改为安姓的。如今安思顺都不知道安禄山是谁,那里指望找得到。
不过他也没有丧气,有御史台这个人脉。若遇见类似于安禄山一样的胖子,还怕他能跑得掉?
第二天,朝会,李隆基在朝堂上对于此次出征的将军下达了嘉奖令。
首功自然是薛讷无疑,薛讷作为三军统帅,虽极少参与战阵厮杀,但他调兵遣将,重用王海宾连克吐蕃,又千里追击,击溃吐蕃大军,还收复失地洮州,功勋无人能比。李隆基拜凉州镇军大总管,统领赤水诸军,驻守凉州,并且复封平阳郡公,又拜其子薛畅为朝散大夫。
第二大功也是毫无疑问的,裴旻以六千之众,拖出了六万吐蕃大军,还歼敌三万,战果不可谓不辉煌。特别加封忠武将军,提升食邑两百。虽然忠武将军是的武散官,没有实权,但是如他这样,身兼文武二职的,纵观整个朝代也少之又少。
随后李隆基又嘉奖了裴旻擒拿杨矩,为王海宾戏耍冤情的功绩,但说到这里的时候。他道出裴旻擅离职守一事,对这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惩罚,虽情有可原,却过不能纵,功过相抵。
李隆基并没有给裴旻套上“僭越”的罪名,毕竟这个罪名可大可小。现在在他眼里,裴旻属于自己人,这方面能照顾还是要照顾的。
余下的出征官员也一一嘉奖,显然他们的功劳远不及薛讷、裴旻、王海宾显眼。
这封赏结束,依照以往的惯例差不多到了下朝时间了。
当今日却出现了意外。
刑部尚书赵彦昭了对马崇、杨敬述、鲜于庭诲的弹劾。
赵彦昭有备而来,借着赵成恩、李昌、白道恭、康海源几人的余热尚在,历数武将尸位素餐,抱团取暖,无视大唐利益。
裴旻瞧了最上首的姚崇一眼,知道这位“心胸狭隘”的宰相,动手了。
尽管姚崇并未出面,但他的卒子已经开始为他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李隆基确实有心整治军务,可要将昔年助他起兵的功臣一个个除去,他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
朝会结束都没有说个所以然来。
李隆基心事重重的下了朝,腹中虽饿,却食之无味,对一旁伺候的高力士道:“力士,我有心将他们撤去。可他们并未犯错,朕昔年也许诺决不负他们。今日要朕无端将他们贬罚,岂不让朕失信天下?”
高力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