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业下了城楼,赵飞轩的马夫早套好马车在城楼下等候,随即蹭了下赵飞轩的顺风车,搭乘上去朝着赵飞轩那处临时的宅院行去。
一路之上,赵飞轩隔着车帘对城中街道各处指指点点,一边指点一边悄声解说着。
郭业发现,短短一个早上的功夫,萧条许久的汝州城中竟然不同于往日了起来。
并非繁华,而是喧哗闹哄又拥挤堵塞,无他,正因为赵飞轩下令开了城门,让城外挨饿受冻的灾民涌入城中,充斥在大街小巷各处。
不过他也留心到了灾民身上的变化,路上来往攒动的灾民身上,多数已经裹起了冬衣,或穿着新制冬衣,或套着陈年旧棉袄。
郭业猜度,应该是赵飞轩以官府的名义,从汝州城中的富户家中征募或购置而来的吧。
而且他细心地发现,赵飞轩并未食言,汝州的官员也未敢消极怠工,的确,每隔百步已经开始搭建起粥棚来。
不少粥棚之外已经开始排起了长龙,灾民们手持碗碟,等候着官府的施粥。
府兵、衙役悉数冲动,维持着各处粥棚的秩序,虽嘈杂却不显动乱。
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郭业不由赞叹赵飞轩的办事效率之高。
心中默默揣度,估计再过个半拉月,只要天公作美,停歇冰霜雹子,也许这赈灾一事就差不多能够了结。
接下来的,便应该考虑如何替灾民重建家园了。
不过,真到了重建家园那个阶段,也许朝廷自会派出专员来署理。
毕竟赵飞轩再怎么能力出众,让他一人兼管三个州府也不合规矩。
八成到了那个时候,吏部自然会空降新的汝州刺史,郑州刺史赴任两地了。
...
哒哒哒……
马儿朝前一路踏响,郭业与赵飞轩各有所思,思绪飞扬,一时无话,整个车厢中沉闷了起来。
快到赵府的当口,赵飞轩的幕僚徐福突然骑着小毛驴急急赶来。
因为徐福天生不敢骑马,只得用毛驴代足。
叫住了马车之后,徐福冲赵飞轩禀报,说是召集了汝州城中的富绅商贾,请赵刺史过去训话。
这也是郭业之前给赵飞轩支的招儿,因为如今灾民太多,仅靠官府的力量明显不够。
所以他给赵飞轩出主意,灾难当头之余,应该发动所有能发动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汝州城中的那些富户商贾,让他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