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强的心理素质,真正稳住脚阵不慌乱。
辰时过后,大雾之中的能见度稍稍好一些。
温博下令驻守前垒的一支主力步战旅、两支预备役旅簇拥着架壕车、洞屋车、撞木、云梯车,如洪流般一起往敌营前垒扑去。
敌营前垒横亘于绛垣驿道及两翼,这里的地势已经相当开阔,敌营前垒东西绵延约有四里,以壕沟、护墙加拒马、鹿角、地钉等碍障物组成防线。
在这么窄的防线上,一下子就投入一万五千战兵附城,密集程度可想而知,差不多以营为单位,同时四十多条攻城通道,以人海战术往敌营前垒冲锋过来。
附城进攻的兵马如此密集,面对敌军从防垒之后投掷、射击的箭石、泼洒而出的火油,一开始的伤亡就注定会惨烈无比。
然而温博无视敌营投掷出来密如蝗群的箭石,也完全无视敌营前垒之前的伤亡会有多惨烈,下令将百余面大鼓一字排开,选大力兵卒擂动战鼓,要求冲锋兵马闻鼓不停则前进不息,后退者皆斩阵前。
说是能见度稍高,但十丈开外的景物还是模糊不清。
梁军早就有准备,夜战时就在敌营之前留下来清晰的印记、标识,引导兵马附城,而在进攻路线上,更是利作一座座坚固的车阵作为一个个中断点,除了划分进攻通道外,还负责传递信息、军令以及督战。
敌军将领没有充分准备,混乱之中却必须要进入搏杀最激烈的垒墙之上,才能及时掌握战场上的变化。
这也是以有备杀无备的最大优势所在。
温博同时开出四十多条通道组织兵马附城,以人海战术不计伤亡的进行饱和强攻,就是要敌军前锋线上的将领无法首尾兼顾,才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撕开口子。
敌军前锋营垒之中,是有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将、宿将,毕竟哪怕是晋地投附这时候还铁心跟着蒙兀军走的将领,也都是戎马半生的职业军人,身边也有不少精锐的牙军扈卫能打血腥硬仗。
不过,在这么混乱的局面下,左右相隔十数丈就摸不清楚情况,敌军怎么可能在四里余长的前垒防线上做到面面俱到?
每从敌军前垒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温博就增派一队援兵上去加强攻势,毫不犹豫的往敌营纵深穿插。
预备役旅的将卒,攻坚战斗力不强,不宜分散作战,便以密集如鱼鳞般的阵形,肩臂相挨着举起刀盾戈戟往敌营纵深挺进,也不搞什么迂回穿插或分割敌军的战术,只求将敌营杀透之后就守在敌营的另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