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如晦快起来,如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才是士人当有的志向,我也甚为佩服。”
王君临自然不会恼火生气,相反他此时感慨之极,心想能够名垂千古的一代名相,果然不是非凡人物,自己因为来自后世,知道历史走向,所以知道大隋这驾马车正在杨广的驾驭下逐渐走向深渊,可是杜如晦凭借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得出同样的结论,这就很厉害了。而且杜如晦话语中表现出的兼济天下之心,却让他极为佩服。
经过今天一席谈话,王君临也渐渐对杜如晦有了更真实的了解。
杜如晦果然拥有成为一代名要的潜质或者说特点,玩弄阴谋诡计,帮王君临对付起敌人来非常擅长且毫不留情,但在眼光和格局上却非常宏大,而在治理一方上,却又偏向于黄老的“无为而治”。
他扶起杜如晦,叹道:“如晦所说朝廷弊政,我何尝不知,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我的做人原则。”
王君临若是来到太平盛世,或许就会谋个荣华富贵,享受人生,但既然是在隋末乱世,自然不能坐视数千万百姓被涂炭,而眼看着大隋这驾马车步入深渊,王君临也没有办法将其拉停,只好在兼济天下之前,先得救世。
杜如晦一听王君临果然认可了他的话,他是个极为果断之人,否则也不会有名传千古的‘房谋杜断’之说,所以他一咬牙说道:“大人,朝廷财政紧张,已经开始征口赋,然下官以为这是在饮鸩止渴,大人刚说到会和皇帝讨得密旨,其实也是利用皇帝急需增加钱税的心理……”
杜如晦抬起头,对王君临说道:“今日下官斗胆言之,大隋现在,就像一辆在小径上超乘且又超速而行的大车,陛下急着要做太多的事情,且又不顾百姓死活,大人前些日子也给下官说过,陛下又有意征高句丽,此国虽小,但地处辽东之东,路途遥远,且与突厥、吐谷浑以部落之国不同,高句丽一直效仿学习我华夏,国政、体制、文化已经成型,若想征之,需以倾国之力,大军不少于五十万,路途遥远,后勤补给不易,民夫便要数百万,若是战事顺利还好,若战事不顺利,国内民怨沸腾,门阀世家暗图不轨,草莽龙蛇趁势而起,必将天下大乱,所以,下官以为此时最该做的,是要让大隋这辆车驾停下来,让拉车驰骋的数千万子民,喘口气!”
“停下?”
王君临看向杜如晦,心中充满赞叹,心想杜如晦所言称得上是真知灼见,虽然知道杜如晦见自己刚才没有明确表态,还在继续试探,但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