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共同剥削下层,中国更能坐享其利,这样的交州,就是治理四夷之地的典范。
黄裳觉得,只要能好好仿效交州,将理州、昆州这两个膏腴之地经营好,再教导蕃人怎么经营他们的土地,后任的官员也不自己作孽,云南路可以就此安定下来,成为朝廷的下一个交州。
黄裳在云南路的半年多,都是在设法将施行在交州的政策,运用在他的理州和云南路上。
等到他回到京城,熊本都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参知政事了。
因为灭亡大理的功劳,熊本顺利通过了廷推。而且他还是近年来,难得的高票当选。不论是哪一党,都没有人跳出来反对他这个功臣进入两府。
但熊本最后并没有进入枢密院,有太后钦点,让他进了政事堂。
“是不是太后想要……”
黄裳轻声问着,一根手指在杯口晃了一晃。
“并非如此。”韩冈摇头,“熊本的任命是我建议的。”
“为何?”
“章子厚在密院太久了。”
黄裳眼睛在惊讶中一瞬间睁大了,但转瞬间又明白了一切,“这样啊。”
现任的参知政事是邓润甫与熊本,庶务由他们负责。
而宰相,大部分的公事还是在韩冈身上,苏颂虽说不称病了,但政事处理,基本上还是交给韩冈,只有重要的人事安排,或是军国大事,他才会开了金口。
“太皇太后近来不豫,这几日都要辍朝,勉仲你就安心的多歇两日,等几日后再上殿。”
“是,黄裳明白。”
交待了黄裳一句,韩冈起身赶往宫中。
上一次辍朝,就说没有几天了,但不知怎么硬是给撑了过来。过了一个冬天,本来以为还能坚持一阵,但现在病情又忽然加重,让太后下令辍朝五日,并命人祈福于大相国寺。
不过辍朝并不代表太后不理政事,照样在内东门小殿召集宰执。
第一个五年规划即将宣告结束。
近五年的时间里,大宋的财赋、户口、建设,还有军事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下半年就要召开,下一个五年的国是制定,就不会像上一次般那么顺顺当当。
有着亮眼的成绩,韩冈便希望将国是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中。
拿着政事堂总结出来的报告,纸面上的数字,便是韩冈所拥有的控制下一次国是制定的底气。
“户两千零四十万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