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结好(1 / 3)

李恪虽不在长安,但眼下东宫和李承乾的境况如何,没有人比李恪更加清楚。

自打李恪庐州遇刺以来,太子李承乾酒后妄言,李承乾的声望便一落千丈,以往的贤德太子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目无手足的狂妄之徒。

而借着此事,李恪一封手书入京,为李承乾求情,李恪的声望却又一路攀升,贤王之名已誉满长安,一高一低之下,长安百官已经不禁有了其他的心思。

眼下晋王李治年才五岁,不过是个方才入学的稚子,普天之下,甚至包括李世民自己在内,都不会有人认为李治会成为那个最后的赢家,问鼎皇位。

李世民有十余子,但在朝野内外看来,真正有机会问鼎帝位的除了已是太子的李承乾,便只有三子楚王李恪,四子魏王李泰两人,至于余子,都难成大器,甚至就连那个看着上下活络非常,却无寸功在身的五子燕王李佑,也不过是个添头。

也正因如此,李承乾失德,朝野内外风声四起,这些消息最为灵通,最善顺风使驼的世家门阀自然就有了其他的心思,李恪和李泰的门庭之上,不经意间便热闹了起来。

李恪道:“老国公所言极是,本王这一路北上也闻得不少消息,太子皇兄所为,倒也出乎本王意料。本王此时进京,甚至不知该如何自处了。”

在大部分的外人看来,此番李恪庐州遇刺,李承乾又在东宫说出了那般狂妄之语,李恪遇刺一事多半便是李承乾指使,李恪此番进京,处境自是不易了。

杨恭仁道:“殿下之忧,亦是老臣之忧。殿下此番进京,当是以小心为上,莫叫旁人有机可乘,钻了空子。”

李恪笑了笑,道:“老国公有心了,老国公之言,本王谨记在心。”

杨恭仁道:“老臣与贵妃娘娘毕竟是族亲,几位皇子,也唯有殿下与老臣最是合眼,老臣自也是望着殿下稳稳当当地才是。我杨家虽不比长孙家那般权势滔天,但在朝中,在关中地方都还尚有几分底子,此番殿下进京,若有遇难事,不妨来信华阴,老臣兴许也能略尽绵薄之力。”

李恪当面,杨恭仁的话自然说的好听地很,所谓“兴许也能略尽绵薄之力”究竟有几分可信,李恪心里可是没有半分底。

杨恭仁与李恪虽带着几分亲眷关系,但毕竟是隔地远了,要他们锦上添花自是容易,可要指着他们雪中送炭,那便难了。

杨恭仁今日来此的用意,李恪也很清楚。

如今的朝堂局势已不比年初李恪刚刚外放出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jitong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