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是件大事,需要族长和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做个见证。
宋氏的族长叫宋耀祖,虽与宋大山年纪相仿,但却比宋大山辈分大了一辈。晏卿得称他一声太爷爷。
宋耀祖不是第一次替人主持分家,但其他兄弟不分,只把老四一房单独分出去的,还是第一回见。
宋大山陪笑解释,“这不是孩子都大了,房子住不开吗。但我们老两口都还活着,现在分家又不合适。没办法,只能先分出去一家。”
家丑不可外扬,宋大山怎么也不会把他们老两口偏心,不让四房孩子读书,他们才闹分家的事说出去。因此只能这样说。
宋耀祖对他这个说辞不置可否,但也没有多问,点了点头,公事公办的拟好了分家协议书。
“你家一共五十亩地,其中有良田十亩,次等田四十亩。一共分做五份,你们老两口一份,四个儿子每房各一份。那分给老四的地,就是八亩次等田,和二亩良田,你们看看对不对?”
众人都没有意义,点头赞同了。
“另外,苗氏的嫁妆,和你们四房的私物都归你们所有。不过这处宅子、以及锅碗瓢盆这些物什都归老两口所有,待他们过世后,由长房继承,这个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小四你没有意见吧?”
宋池点头,“这是自然,我没有意见。”
“那就还剩下公中的钱财,和剩余的粮食,你们点点,还是按照五份分。分完之后再说以后四房对父母的孝敬。”
这粮食好分,家里有多少粮食有目共睹,平均一分就是了。但说到公中钱财——
老太太清了清嗓子,“这些年,家中收成不好,交完赋税之后,不过是勉强裹腹罢了。也没攒下什么钱。唯一的一点钱财是福宝在院子里捡的那块金子,换了五十两。
这五十两,光是送晏昌去读书就花费一半了。每年束脩、六礼加一起,差不多要六两银子,三年就是十八两。再加上笔墨纸砚,晏昌已经很节省了,练字都是用清水在木板上写,但是这几年下来,也花了六七两。
剩下的一半,一大家子吃盐看病,日常花销,林林总总也有五两了。所以家中总共只剩下二十两银子。分成五份,那就给四房拿去四两吧。”
老太太这么一说,其他人都点头同意,家里的钱财虽然在老太太手里把持着,但究竟有多少,大家心里也都有底。
苗桂花冷笑一声,“只有二十两?我看未必吧!上个月福宝不是捡了一颗参,拿去卖了二百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