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吃。
廖凯峰喝不惯这边的黑茶,吃完自顾自泡了半杯绿茶消食,九个人稍坐了会就睡觉。
都累了。
不需要人值夜,这一片偶然有雪豹,但绝对不会来袭击有一群人的宿营地边拴着的驴。
萨迪克背着的那杆属于玉石矿的步枪,不是为了防雪豹,其实更多的是种习惯。当然,如果半路碰到有不长眼的野生动物路过,他也不介意开上一枪。
……
第三天中午十二点,廖凯峰背着好几十斤重的补给,和其他7个人总算爬到了哈尼拉克矿区的宿营地,还有一个人在几公里之外看驴。
等到下午两点过,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还得下一次山,和这边原本就在的矿工们一道,背从老矿区挖出来的五百来公斤的青白玉料下去。
玉料让驴子队运回去,一帮人再把余下的补给又背回来。
买提-尼亚孜不在这,听留这挖矿的人说,他带着两个探矿最有经验的矿工找矿去了。
资源枯竭,这会在廖凯峰眼前,一批新挖出来的青白玉料已经过初步筛选,品质都还可以,心里估了下,大概能卖50块左右一公斤。
这是今年的第三批,第一批不到两百公斤,第二批也就三百挂零,算上这些都才一吨。
这是两个多月的所有成果,还能开采三个多月,要是按照老矿区的产出计算,撑死了今年能开采三吨!
就算都是这样过得去的品质,毛收入15万。
承包费16万,貌似差不多,可去掉人工费和花掉的补给费,他和买提两个得亏到姥姥家!
别以为矿工们不努力,这挖玉矿有规矩,背下山的矿石越重工资越高,保底工资并不多。
说白了老板要是亏死,矿工们累死累活也就赚个温饱钱。
如果发现好得玉矿,产量还大,拼死力气赚的奖金是挺可观的,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就算公家经营时期,这奖金制也是参考了的。
这海拔4500米,附近都没植被,随时会下大雪,空气还稀薄,靠死工资谁给你干!
有些头疼,真是心烦的头疼加真正的头疼凑一块,有段时间没上高原,刚才还费了不少力气,有点脱力了。
歇会先,大石头上一座,懒得动弹。
边上又道岩峰缝,瞄了眼,里头结着冰。
这鬼地方气候变化无常,大中午的穿着一堆衣服,刚才爬山热,现在一坐下冷风一吹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