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将此米带回宫中,封为“御用稻米”。
并赏赐给妃子以及众爱卿们共享。
一位因不适应北方气候而整日面色恹恹的妃子,食用数日后,变得脸色红润,顾盼生姿,素颜朝天亦如胭脂着面。
皇上见状,御笔钦此:“胭脂米。”
自此,胭脂米作为补气养血、平调五脏的滋补佳品,名声大噪,许多大户人家都种上了胭脂米。
只可惜,胭脂米对土地,气候条件要求苛刻,产量极少。
前朝皇帝见状,大撼:“此米,如绝代佳人,内蕴至醇,珍贵而不可多得。”
至今也只有河北和京兆这两处能种胭脂米。
拢共不过五处。
而虞幼窈名下的这处庄子,是当年谢氏陪嫁庄子,也是京里头,唯二一块能种植胭脂米的庄子。
胭脂米是御田贡米,每年产的胭脂米,有七成是要上贡朝廷,剩下的三成才能归自己所有。
连虞幼窈自己,也不是每日都能吃到,平常吃用,都是熬了稀粥,或者是在梗米里加一些胭脂米。
胭脂庄种了胭脂米,另外还种了碧梗米,因庄子占地大,还种了其他旱地作物,也是物产丰富。
今年天旱,胭脂庄其他土地种了番薯。
加紧赶了一路,虞幼窈到了胭脂庄,已经时至隅中。
岳嬷嬷见小姐焉了神,连忙扶着她了屋,麻利地准备了温茶,趁虞幼窈歇神的时候,又去准备沐浴。
许嬷嬷见岳嬷嬷这热乎劲,就自己去厢房里歇息。
庄上的人手脚麻利,虞幼窈一杯茶下肚,人也从晃晃颠颠的状态里缓过神,岳嬷嬷就带她去厢房里沐浴了。
马车里带了几身替换的衣裳,春晓挑了一身薄软的,伺候虞幼窈穿上。
沐浴完了,虞幼窈满身清爽。
“老奴给小姐绞头发。”岳嬷嬷很高兴,拉了虞幼窈靠到榻前。
虞幼窈连忙道:“让春晓来吧!”
岳嬷嬷不让:“还是老奴来吧,大夫人在世的时候,都是老奴贴身伺候着,这些也都是做惯了的,也是老奴没福气,若当年老奴没有出府,如今贴身伺候在小姐身边的人,就是老奴了,”说到这儿,她眼眶一湿,连声音也哽了:“伺候人的活儿,老奴虽然许多年没做过,可这些年来,心心念念着有朝一日,能回了小姐身边伺候,也是没有手生。”
虞幼窈心下触动,便也没有阻止了。
母亲临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