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能限制多尔衮的能力,也能随时听候召唤……皇上的意思是,刀不能只有一把。”
杨嗣昌面露敬佩,道:“皇上行事向来周全,下官佩服。”
周应秋摆了摆手,道:“明日我就会宣旨,不过,你得明年才能回京述职,然后再回辽东。”
杨嗣昌道:“下官明白,会妥善处理好倭国的事情。”
周应秋点点头,继而道:“皇上明面上给了多尔衮十万倭兵的权限,但多尔衮肯定不会只招十万,你就当做没看到。左良玉此人,野心勃勃,却没有大格局,无需在意。桦山久守,黑田忠之等人,要让他们明白,到底该听命谁……”
这些算是面授机宜了,也是不能宣旨于明面的东西,杨嗣昌认真听着,事关倭国的接下来的一系列布局。
两人聊到半夜,第二天一大早,周应秋就在皇宫御殿,宣读了数道诏书。
谁都知道,这些诏书决定着倭国的前途,一早就在等着了。
第一道诏书,严厉斥责了幕府的不尊王道,破坏天道秩序,剥夺人权等等,是有用的废话。也是大明发动灭倭战争正当性的宣誓,必须要说的话。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没谁跳出来揭穿,静等着下面的。
接下来,诏书的内容就有实质了,内容大致是明正天皇认为倭国的败坏她有责任,愿意去国号,帝号,加入天朝,期待天朝能够给倭国以及她国民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这就决定了倭国正式的废除国号,并入大明。
德川明秀,松平信纲,伊达政宗等人脸上各有异色,复杂难明。
明正天皇的弟弟绍仁亲王等一干皇室人,一脸苦涩,只能跪在地上听着。
第四道,就是倭国的国土划分以及政体的重塑,这让很多人如坠冰窟,痛苦无比,就差哭出声。
第五道,就是官员的任命了,政务院九人,大将军府七人,尽管多尔衮一人身兼两职,但更多的都是倭国本土人,没有明人,这让他们难受的心里好受了不少。
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地方官员的任命,总共三十多人,都是倭人,在座的基本都很熟悉,都是在这场讨倭之战立下功勋的人,也有些是地方有名望,势力的人,现在依靠积极的投名状,换取了新主子赏赐的官职与权力。
不管是羡慕嫉妒,还是仇恨怨怒,随着周应秋的声音落下,也是落地成真,再无更改的可能。
读完这些,周应秋又拿出第六道,这时间已经过去了足足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