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时候这么聪明了?
乾明远叹息了一声道:“黄山说的对,就说近代的地理大发现,就不是古人能够想象的,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发现一些古人不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过平常了,就说和田碧玉,就很难说清楚。”
韩孔雀等人点头赞同。到了现在,有无“和田碧玉”还尚待探讨。
1996年的国家标准中称和田玉产于新、疆境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成因特殊。
那么究竟是什么成因呢?这种特殊的成因又引发出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和田玉中到底有没有碧玉?
从地质学角度分析,和田玉产于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延伸——阿尔金山的碳酸盐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中,属于玉学界所划分的“碳酸盐岩型”成因类型。
该成因类型明显有别于“蛇纹石岩型”的成因类型——“蛇纹石岩型”一般铁镁含量较高,颜色主要为绿色、深绿色、暗绿色系列。是世界上绿色软玉(或称碧玉)的典型成因类型。
比如中国新、疆天山的玛纳斯地区、俄罗斯东西萨彦岭地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中国台、湾花莲地区、新西兰等所产的碧玉就是如此。
而“碳酸盐岩型”软玉铁镁含量一般很低,颜色主要为白色至青色系列,偶有绿色品种出现,但也是较浅的绿色。
而且,“碳酸盐岩型”软玉由于有碳的结晶混染。可以形成较深颜色的品种——墨玉。
“蛇纹石岩型”软玉由于铬铁矿的浸染,可以形成特征性的暗色斑点。
这样一来。古代文献及现代书籍称昆仑山产“碧玉”或者“绿玉”就让人费解了。
当下市场中不少号称“和田碧玉”的工艺品,实际上是用俄罗斯东西萨彦岭地区,或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所产的碧玉制作而成的。
玉龙喀什河和策勒河与洛浦县之间的戈壁滩上,虽然也出产高品位的碧玉,但都是籽料或隔壁料,至今还没有找到其原生矿。
1994年出版的《中国和田玉》一书,笼统地将昆仑山的“碧玉”或者“绿玉”当作是蛇纹石岩中出产的。
可是,由于这样的碧玉属于“蛇纹石岩型”成因,所以理所当然地被从“和田玉”家族中踢出。
正如《中国和田玉》的作者唐延龄等所说:“另外,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还产碧玉,也为软玉,成因与超基性岩有关,如同加拿大碧玉和新疆玛纳斯碧玉,但不属于和阗玉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