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如今国内的人想出去可是都快想疯了。
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他们的出国梦――到西方去,过西方人那样的生活。
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已经到了非理性的程度。
比如在年轻人中,甚至有些刚刚结婚的妻子每天对丈夫耳边唠叨,怪其无能,没有男子气,原因就是他安于现状,没有像身边的某位朋友那样设法出国。
由于两年前,史泰龙主演的美国电影《胜利大逃亡》曾在国内上映,所以这段时期,许多人都把出国的人戏谑地叫做“胜利大逃亡”。….
这样说法当然没有什么政治含义,但是反映了那个时候人们一种普遍的极端心态。
好像能找到任何关系、任何的途径,怎么着都行,只要能出国就行。
目的地的首选当然是欧美发达国家,但大家这么一窝蜂的想出去,这条路肯定就窄了。
像曲笑能前往法国巴黎去挣法郎,完全是因为她从事的是模特工作,还有好友石凯在巴黎帮忙运作一切,一般人可没这样的福气和路子。
于是随着拒签开始变得普遍,有些聪明人就转而求其次――出走日本,到这个亚洲最发达国家来寻梦。
也就是说,国人赴日其实要比赴美和去欧洲,慢上一拍的。
从1983年开始算起,差不多就是三年的时间。
宁卫民和身边这个小伙儿攀谈,是从提醒他“如果喜欢,飞机上的牛奶可以续杯”,开始的。
果不其然,小伙儿充满惊喜又要到了一杯牛奶后,他的回应也验证了宁卫民内心的判断。
“谢谢啦哥们儿,哎哟,原来咱们是老乡,你也是京城人啊?”
“当然啦,哥们儿,你以为呢”
“啊呀,我还一直以为你是日本人呢。”
“骂我?我可听出来了……”
“哎哟,不敢不敢,没那意思。我是说,看起来……衣着不凡,颇有气质,洋气得很呢,一看就是个事业有成的大人物,比处长都有派。”
“哈哈,你可真逗。认识一下吧,我叫宁卫民。你呢?”
见宁卫民主动伸出了手,对方也伸出手来回应,并且自报家门。
“我叫刘洋,学工科的,不过这次去日本留学,是想再拿个实用点的学历。哎,看你的样子这么轻松,去日本应该不是去读书的吧?”
“不是,我是开餐厅的。商务签证。”
“开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