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生赶紧拦住,“就十文吧,别二十文。我希望吧,都给娃子订,越早喝越好。你们可能不懂,书上有写,小娃子喝这个,长的高,身体好。我少收些,一家就能多给一个娃子订了,我当三叔三舅的,也尽尽心意。”
不给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的时间,宋福生提醒宋阿爷,尽快说下一话题吧,辣椒基地还有蒜黄一堆活呢。
啊,对。
宋阿爷就将蒜黄怎么分成,大家都按工分算钱,辣椒,福生一家占七成,咱大伙占剩三成的事说了。
或许是早就晓得了,除了马老太由衷认为:她三儿现在不是很聪明外,大伙都没异议。
尤其是高屠户又跳出来了,他说劳力算个屁,值钱不?现在就人不值钱。咱们有么?福生摊上咱们,跟咱大伙在一堆过日子,是负重前行,要不然人家,自个挣十成十好不好?
引得大伙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娃他三叔理应拿二十工分。
连妇女们也觉得,确实如此,真挺吃亏的。要是她家爷们有这本事,她能不能让献出方子都不一定,更不用说教会了。
所以在这个话题上,宋福生的大伯娘比谁都叫屈的欢,不停说她家三侄子太仁义。就好像老宋家的钱,要不是宋福生太仁义,她会比眼下挣工分得的多。
搞得马老太都没有发挥的余地。
而且大伙太积极实诚的感谢了,还说其他的干啥,还能让大伙跪地上磕个响头是咋。
最后一步,是让大伙热血沸腾的分银钱。
甭管分多分少,终于见到回头钱了。
大伙自动自发的消音,一个个兴奋的直搓手,连小娃子们都知道,要开工资啦。
宋阿爷眯着眼,对着他的破本子一样一样的告诉。
卖松子卖蘑菇的钱,去掉逃难路上的花销,去掉六两的风寒药钱,最后得了203两银钱。
老爷子的帐很细,逃荒路上买了多少个干粮的钱,都记得清清楚楚。
然后他开始一一念,从落脚后,到此时此刻,花的银钱。
十五两,打井钱;
分两次买粗粮的钱,共花了五十两银;
分两次买盐的钱,前后加一起,粗盐买了三百斤,细盐80斤,共花了23两银钱。
买菜,有大头菜、萝卜、白菜、倭瓜、大葱。
大蒜钱,五文一斤,买了两千斤的大蒜,确实没都种下,但是剩的那些,咱自个也得吃啊。
老爷子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