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真的佩服李阳的聪明才智,一条简简单单的计策,匈奴的长处就变得荡然无存了。
原本行动自如的游牧民族,是战是逃,主动权全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可是在李阳的这条妙计之下,转瞬之间,他们就彻底的变成了被动。
在战场上,主动与被动的转换,这对常年与匈奴交战的这些长城大营将领来说,可是意义十分的重大。
要知道,以往与匈奴的交战,交战的主动权,皆在匈奴的手里。
我方长途奔袭草原,寻找匈奴主力,本来就十分的不易。
可是,就算如此,每每寻觅到了他们的主力,但是能否与他们的主力决战,主动权也不在我方的手里。因为,他们没有城池,不像当初的六国征战那样,你不战,我方便会主动攻城。而在草原上,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只要是战机于匈奴他们不利,他们的主力便会在这广阔的草原上逃窜,而我方只能驱赶。
反之,如果匈奴主力愿意决战,那么战场的形势必是于匈奴有利。
总之,我方与匈奴长年的征战当中,我方永远都是被动的。
这直接导致了两个无奈的结果,一是只可驱,不可灭。二是,无法像征战六国与征战百越那样,可以靠通过占领土地,而统一他们。
毕竟,就算你把他们暂时赶出了草原,但是大秦却没有那么多的军队,去镇守这无力的草原,所以草原依旧还是会变成他们的驰骋的天地。
而如今,李阳的计策,就恰恰的改变了这一无奈的局面。
完全是反其道而行。
不为寻找其主力,更不为杀敌,只为了抢夺他们的畜产,因为在冬季,匈奴失去了畜产,就等于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这样一来,我军只要准备好主力,等着他们来决战便行了。
李阳的计策,可以说是硬生生的将敌我两方,完全对调了。以前是我方想寻他们决战,现今,换成是他们想寻我方决战。
想到这里,王离等人简直要高兴到跳起来。
同时,他们心里也在想,难道这位国政院的院长大人,真的是个拥有通天之智的神通人物?
在这一刻,大家都对李阳这个人,刮目相看了起来。
没办法,对于李阳这个人,大秦境内,那是传闻众多啊,褒贬不一。
而在军中,也是流传着大致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李阳这个人轻狂自大,装逼吹牛,嚣张至极,乃一狂徒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