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听到刘协的话。
一边轻摇羽扇,脸上不禁露出欣喜之色。
没有接着天子的话继续说,而是带着几分得意的笑道,
“三公之中,司空一职,自董卓乱政以来,便一直空缺。”
“司空的职务,也都是由大司农士孙瑞暂代。”
“陛下何不一并降下恩旨,也升其位列三公?”
诸葛亮说着,手中羽扇轻轻点指刘协龙案之上从各地传来的“捷报”。
刘协闻言,会心一笑。
看看,这就叫默契!
随手将奏章丢到一旁。
转身对着身后的吉平说道,
“传旨,加封杨彪为司徒,士孙瑞为司空。”
“旨到,即刻上任,不必再行入宫谢恩。”
自从吉平升任羽林军都统之后,传旨的事宜,刘协几乎全都交给了吉平。
吉平虽然能力平平。
但至少忠心不二。
身为自己身边最重要的护卫,刘协唯一的要求就是忠诚。
看着吉平离去。
诸葛亮将手中的羽扇轻轻放到一旁。
暗暗松了一口气。
足以颠覆政权的新政令,能够进展如此顺利。
只怕是多亏了杨彪和士孙瑞的力挺。
尤其是杨彪。
弘农杨氏都站出来响应天子诏令。
洛阳长安两地的门阀世家,哪里还敢有半分抗拒。
所以这位列三公的殊荣,给的一点都不冤!
诸葛亮怎么想,刘协也差不多能猜到**成。
可刘协却把新政令推行顺利的原因归为了两点。
首先杨彪和士孙瑞的力挺,自然是功不可没。
但刘协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段煨的十几万大军就在洛阳城外修整。
毛爷爷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
这话绝对是真理。
如果自己不是手握雄兵掌控大权的皇帝,而是曾经那个暗锁无能的汉献帝。
别说是在门阀世家头上动刀。
就连洛阳城内的地主豪强,恐怕也不会把自己放在眼里。
没有跟自己正面硬钢,也算这些门阀世家明智。
否者老子可不会管你是什么四世三公还是什么四世太尉。
挡我者死!
眼下只有司州一隅,对于刘协来说,也不见得就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