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很想念她吧,哈利?”
因为克拉克的一句话,一直在无声抽泣的哈利终于是憋不住了。
想念吗?
是啊,作为一个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寄宿在姨夫姨妈家里的孩子,每当看见他的表哥在父母的关爱下,露出喜悦的笑容时,他就在心中问自己。
我的父母呢?
他们为什么不要我了?
而当他再大一点,收到猫头鹰的来信,来到魔法世界时,他才从别人的口中,知道了自己的父母,究竟去了哪儿。
他知道了伏地魔,知道了十几年前的那场战斗,知道了他们的牺牲。
他享受着别人惊叹的目光,享受着父母所赋予他的名望,他在心里告诉自己,自己父母的牺牲,自己从小失去父母所受到的苦楚,都是值得的,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为了巫师世界的明天,都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真的就是他的想法吗?
哈利不敢再继续思考下去了,他只能用这些理由来麻痹自己,他只能通过魔法世界的新奇生活,通过愉快而又刺激的校园时光,来强迫自己忘掉这一切。
就好像,那在德思礼家的十一年,是不存在的,那没有父母所造成的伤痛,是过眼云烟。
他强迫自己接受这一切,可是他的脑袋越埋越低,他的抽泣声越来越大。
他为什么要承受这一切啊,他还只是个孩子,他也想在被人欺负的时候,扑进母亲的怀里,叫一声妈妈!
克拉克伸手拍了拍哈利的肩膀,“想哭就大声哭出来吧,把压抑的一切都哭出来,虽然这并不是解决的办法,但这至少能让你好过些。”
当年最开始看《哈利波特》的时候,克拉克还只是个孩子,那时的他,视线的落点都在瑰丽神奇的魔法世界上,在那梦幻绚丽的霍格沃茨城堡里。
然而当他长大一点,进入社会,了解更多的知识,也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就有了一个疑惑。
一个从小遭受姨夫姨妈虐待,住在狭小的壁橱里,被表哥欺负的孤儿,童年缺少亲情和关爱的孤儿,为什么没有成长为有性格障碍的孩子?
这说不通啊,克拉克也是了解过一些心理学的,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必然会对他的性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是在书里,哈利的性格从入学开始,就是正派且善良的,仿佛在姨夫姨妈家的那十一年,只是一个梦?
当然,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