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工业,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有大量的配套工程。
也是因此,所以但凡相对高精尖的工业,一般国家都会建设之相对繁华的地区。
毕竟除了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之外,还能极大的降低供应链方面的压力。
但国内的四十五所却是个例外。
四十五所所在的甘陕地区不但远离繁华,而且周边极度贫穷落后。
无论是从生活还是从供应来说,都极不合理。
之所以这般,当然不是当初建设之时考虑不周,而是因为建设之初的时空环境使然。
四十五所建设于五六十年代,当时国内是内忧外患,时刻都得地方战争发生。
而一旦真的爆发战争,那繁华区域和大城市必然首当其冲。
也是因此,四十五所才会被建设于甘陕这等贫穷和荒凉之地。
虽说生活环境不好,供应方面也很麻烦,但好在没有被战火波及的危险……
到时候就能在战火之中继续生产,为国家工业保存一些骨血。
对于四十五所选址的这些考量,杨明当然非常清楚。
只不过清楚是一回事,旅途因此而来的不痛快,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考虑到现阶段上头对自主研发的暧昧态度,知道自己此行去谈光刻机的项目不可能一撮而就,搞不好就得个把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四十五所还在深山之中,到了地头要没个车,怕是干啥都不方便……
因而即便甘陕之地有机场,但杨明还是没选择坐飞机,而是选择和谷孝武曾凡志驾车前往。
一眨眼穿越回来就已经两年有余……
但即便已经回来了两年,杨明记忆中存在更多的依旧是几十年后那个飞机飞船,高速高铁,道路四通八达,甚至连上月球都眨巴眼的时代。
再加上穿越后的两年,他也大多数时候待在城里,擅少如这般深入农村……
也是因此,上路之后就遭罪了!
离开北都之后不久,道路状况就开始急剧恶化。
到处都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一走过沙尘漫天不说,车匪路霸不说,最可怕的还是沿途那些经营修车补胎加水的家伙。
为了利益,这些家伙往往爱在路上搞些小动作,什么碎玻璃啊钉子废铁丝之类的,全都往路上倒……
动不动爆胎是小,一个不小心车辆因为爆胎失控,那可就麻烦大了!
几天时间下来,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