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关注的是小众题材或者与好莱坞传统观念、道德、形式不同,也就是所谓的“独立精神”。
这个年代,好莱坞主流还没有流行黑命贵、女权、环保、lgbt等元素。
录像带的出现,可以说给了独立电影和独立电影圈活下去的空间。在此之前,好莱坞的独立电影生存空间很小。
生存是好莱坞电影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北美市场上,独立电影人也好,独立电影公司,他们的存在也不过是电影商品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要比欧洲的纯艺术电影要更适应潮流。
实际上,独立电影,不意味着投资小、也不意味着是b级片。如果广泛看,《星球大战》都属于独立电影。
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卢卡斯这一群好莱坞的弄潮儿推动了好莱坞的变革。
80年代末,90年代初。
美国独立电影可以说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后世独立电影最重要的大奖——圣丹斯电影节的成立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标志。
可以说,90年代是独立电影最辉煌的时刻。再往后,独立电影圈要么自甘堕落,要么举手投降,90年代中期开始,华纳、派拉蒙、索尼(此时还是哥伦比亚)会陆续开始把这些独立电影圈的独立厂牌和电影人收入麾下。
独立电影圈很乱。
但
没办法。
相反,独立电影圈是他一块敲门砖。
他也想一进来就大杀四方,那不过是臆想。
这里的歧视和外来者身份的芥蒂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况且,他本人也还不熟悉好莱坞电影的流程,这需要慢慢的去了解。
他确定如果真的按照港岛的方式,恐怕自己会摔的很惨!这需要经验和阅历的累积。尤其是吴孝祖确定自己并不是“天才”,没法上来就玩转好莱坞的制片模式。
所幸,港片境遇还没有到完全崩坏的地步,他有的是时间来徐徐图之。内地电影市场未成形、开放之前,北美市场是自己的出路之一……
哈维这个家伙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合作者,但,暂时来说,他也算是自己进军北美市场最合适的契机,正如‘节拍器’哈维对于没戏的作用
我这算是为华语电影谋出路吗?
咳咳
吴孝祖尴尬的抿了口酒,这种自己都骗的话,还是少想
“哈维,你做的很好。”吴孝祖笑着举杯。
“你不介意我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