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后门,一辆特制的小货车停在这里,几名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把守四周,不稍一会,几名武警战士推着推车,把一个特制的箱子送进货车,用专门的皮索固定箱子,然后关门出发。
这行动效率和严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运送什么重要设备,或者什么机密产品呢,然而这实际上却是要运往滨海,送入还没完全完工的芯片工厂的芯片原料硅晶圆。
硅晶圆就是高纯度的硅圆切片,由于硅通过电离分解提纯,大都会形成圆柱体,切片以后就会形成一个薄圆盘,这个薄圆盘上会被覆盖上一层特殊的感光保护膜被送入光刻机,而光刻机会根据输入的参数对特定路径进行照射,腐蚀掉这层保护膜,再将光刻机处理过的硅晶圆放进特殊的腐化剂里,就形成了想要的电路。
这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的制作原理,因此对原料也就是硅晶圆的要求非常高,不仅是单质硅的纯度,还有打磨烘干的工艺,更需要确认在切割时没有对硅晶圆造成任何形式损伤,否则哪怕是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微米级别的损伤,也会影响最后芯片的质量。
正是这么苛刻的要求,国内能满足条件的就只剩下中科院的实验室了,因此在周铭的硅晶圆生产线没回来以前,要想先行开工,就只能调用研究所的存货了。
只是研究所毕竟是科研机构不是专门工厂,能制作硅晶圆但效率肯定不如专门的工厂,研究所的存货非常有限。
于是,这才有了重度守卫秘密押运的场面。
当天下午,这批硅晶圆就被运送进了滨海周铭的芯片工厂里,按照周铭事先的规划,光刻机这部分车间是最先弄好的,硅晶圆送到就可以马上开工。
从需要硅晶圆的命令下达,到原料被送到手上,不过就是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这就是国家在背后支持的力量。
然后硅晶圆就在国外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打好底放进光刻机,在周铭和赵森等人的现场观摩下,制作出了第一块他们需要的硅晶圆。
“六年了,我终于能随心所欲做出我想要的芯片啦!”
李振南院士捧着刚刚做好的硅晶圆激动到有些不能自已,作为老一辈科学家,他是真的受够了过去那种只能在别人国家,借用别人的工厂制作芯片的日子。
现在虽然只是买来一台光刻机,并不是自己真正掌握了光刻技术,但至少已经可以放手研究验证自己的一些芯片设计,而不用担心在别人国家的监视下,任何设计都会给别人先留一份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