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在这时迎来的转机。
谢听澜给泸市电影协会寄来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邀请信。邀请信足足有厚厚十几页,而且是纯手写。
算算路上送信的时间,这封信早在报纸上刊登对全体影人的公开信之前就写好了。
在信中,谢听澜言辞极尽诚恳,恳请他们上京来共商大事,请求他们来当华夏第一个电影奖的评委,而且还在信里热情洋溢的夸了协会里的每一个老前辈,并对每一个前辈的作品做出了独特深入的点评,表示自己要借着这次见面好好和他们取经。
周冯和不得不承认谢听澜口才了得,起码看过信后,很多协会成员的态度就松动了很多,对谢听澜的态度就没有那么抵触了。甚至还有人高兴的对周冯和说,谢听澜眼光不错,说话也好听,是个人才。
周冯和:……这群人这么现实的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有职责操守的老前辈,虽然谢听澜夸的特别对他们胃口,但是他们也不会因为几句好听的话就千里迢迢跑去北平,他们的骨头还没那么轻。
真正改变他们态度的,是上海报纸转载的几条新闻。
谢听澜虽然出身世家大族,但是却不慕荣华,性情简朴,且对电影有独特的痴劲儿,为了拍好一部电影,他隐姓埋名深入穷人们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睡,才终于呈现出来《贵妃醉车》这一伟大的艺术品。
扪心自问,周冯和自己都做不到这样。看看报纸上写的谢听澜都过的是什么日子吧!天天吃水煮面条,穿补丁衣服,为了和邻居们保持一致,大冬天零下十几度也不能烧炉火取暖,只能用凉水洗漱,别说是他了,他们协会也没有人可以做到!
谢听澜对电影的热爱和敬业精神着实让他们感动,在这一刻,泸市电影协会的人都不约而同承认了谢听澜的专业精神。
泸市电影协会又开了一个会。
这一次的会议上,3/4都成员都同意了周冯和等几位代表上京和谢听澜开会详谈的决定。
作为对谢听澜的回应,周冯和立刻就在泸市的报纸上刊登了他们协会上京的决定。作为第一个响应谢听澜号召的电影协会,这份回应迅速在上海的电影圈子里引发了轰动,并飞快在华夏的大江南北进行蔓延。
然后,两天后。
津市黎明电影协会发表了上京的声明。
三天后。
湘省长沙市赤焰电影协会发表了上京声明。开封市振华电影协会紧追其后,成为豫省第一个发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