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有这般见解独到之人,陛下却让他们去翰林院为官,这岂不是明珠暗投?”
隆源帝倒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些,当下僵硬的摇头道:“爱卿多虑了,唐宋时翰林往往别有兼职,朕欲效仿古风,届时另委他们一些与新政有关的差事。”
“这……”
焦顺装作迟疑了一下,旋即还是震声道:“臣以为,不可操之过急,还当听其言观其行,确认果能知行合一,方可委以重任。”
“嗯……”
隆源帝闻言再次皱眉,迟疑道:“你是怕他们说一套做一套?这倒是不得不防,那以爱卿之见,又该如何行事?”
“以臣拙见,与其破例仿效古风,倒不如因循本朝旧例,遣他们去工学观政,再充入工学效力,届时既不用占工学现有官职,又便于长期考校,优胜劣汰。”
“嗯~”
皇帝闻言沉吟不语,所谓六部观政进士,大多是没能考入翰林院和督察院的进士,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也就是说,大多都是排名中上之人——排名靠后的,基本只有外放地方这一个选项。
所以按照焦顺意思,非但要放弃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甚至连二甲前列都放弃,这让隆源帝多少有些难以接受。
但细思量焦顺的办法,却又无疑比翰林兼职更靠谱,也更容易达成,且还不会引来太多的抗力,可说是一举多得的法子。
皇帝一时在里子和面子之间游移难定,这时忽又听焦顺道:“至于太上皇原封退回这份名单,在臣看来却也合情合理。”
“嗯?!”
隆源帝立刻抛下心中的迟疑,面露不悦看向了焦顺,也就是焦顺了,若换一个人,他只怕就要以为对方是起了二心。
半晌,见焦顺并无半点异状,隆源帝这才轻哼一声,问道:“此话怎讲?”
就听焦顺不慌不忙答道:“太上皇是辅政,而非主政,理应是太上皇草拟一份排名,再由陛下最后把关做主才是——想必太上连续三次奉还名单,便是顾虑到了这一点。”
“这……”
隆源帝一愣,旋即展颜点头:“此言有理!”
这话正戳中了皇帝的心结所在,让他一下子就熄了要去仁寿宫理论的念头——自己先把名单交给太上皇审阅,然后又跑去据理力争,这不是明摆着屈身其下么?
虽说儿子主动去见老子,是俗世中通行的道理,但这放在皇家,尤其是放在现在,却绝不可取!
正觉心头豁亮,又见焦顺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