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代,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巨型机的研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对于积贫积弱的华夏就更是如此。
但是,慈云归带领的团队却依旧选择了迎难而上,不仅如此,在研制巨型机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完全依照国外的资料进行简单模仿,而是大胆地采用了不少创新的技术。
话说,即便是完全模仿,以国内现有的资料和生产能力,也不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如果放在后世,只要拥有一台性能不错的个人计算机,再加上相应的设计软件,以及一些现成的硬件设备,那么只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就可以将cray-1的基本架构给复刻下来。
事实上也确实有人这么做过,不过这种复刻并不是说用和cray-1一模一样的硬件仿制,毕竟这样的成本实在是过于高昂。
在cray-1的用户参考手册中,记录了大量的运算代码、寄存器及时序图,所以后世只需要使用专业的设计软件将这些电路实现出来,然后将数据输入相关设备,即可实现其功能。
——虽然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但对于复古计算机技术的爱好者而言,这么做确实挺有意思的。
实际上,在程刚寻找资料的过程中,就找到了一位爱好者留下的记录,他在2009年利用业余时间,花了大概20个月,使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设备制作出了一台迷你版的cray-1。
毕竟不需要关心具体的硬件配置,只要在软件上实现一个个功能单元,然后组建出相应的模块,再将整体架构搭建起来。
不过,这只能用来证明三十年间电子信息产业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与变革。
放在2009年完全可以使用软件解决的问题,眼下的科研人员们,则不得不硬着头皮使用各种粗陋的硬件来实现。
首发网址m.vip
就难度而言,两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现代人可以轻松地使用电脑软件完成复杂的机械设计,乃至其中不少内容都已经是系统预制好的,只需要鼠标拖拽即可,而一百年前却需要从头开始手工绘制每一处零件。
更何况巨型机的研制,要比一个普通的机械产品复杂得多。
并且,即便是硬件设计,这时的人们还往往会因为缺乏数据和经验,而不得不先进行大量的实验,以确认这些或是仿造、或是自研的元器件能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就是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这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