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要亲自出资搞造纸行业,这个事他很久以前就有想法了。
毕竟,自从科举诏书颁发,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月来,的确有不少士子参加了科举考试,朝廷也很是吸收了不少人才。
但问题也是很明显。
首先,除了有幸考中的士子,其实也有没考中的士子。
这些没有考中的部分,肯定不可能直接告诉他们你们不行,回去种地吧别白费力气了。
明年的科举,那当然是还会参加的,那么多年书也不能白读啊。
有个概念李盛知道,李二等人不知道,那就是沉没成本。
但这个意思李二等人还是明白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他们都明白。
而……
问题也就是出在了这里。
因为以前,没有科举。
读书,没有多少方向,基本除了孔孟之道,都是天马行空想起啥读啥。
因为乱世的原因,读兵书的、读张良一类纵横家、阴阳家的也不少。
整体来说,有人在某方面特别精通,但科举是招收官吏,其他方面多多少少也得懂一些。
比如礼制,你上个朝总不能不知道怎么弄流程吧。
还有一些礼法之类的,你做套衣服出门逛街,肯定也不能穿套龙袍出去逛——你想干嘛?
还有许多兵书读了一大堆,但……
你让他射箭,他都不知道怎么拉弓,怎么握持……
这也是儒家六艺里边的。
虽然读兵书很重要,但连拉弓,负重这类基本知识都不知道的,朝廷肯定也不能收。
所以大量的士子,都面临一个刚需——
补课!
这个补课,不是后世那种上了学感觉提升不够,要进一步巩固知识参加课外辅导。
而是很多课程完全就是空白,需要从头学。
所以,
为了这一点,大量的士子都需要买书,需要进书院……
而最近,李二自然也听说了。
不少书院,入学之费,束脩礼物的规格,都是一阵疯长。
李二对此十分气愤。
他自然知道,这些书院大多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把持。
寻常百姓,哪里进的起?
只有偶尔出现个把特别优秀的,才会被人家考虑收进来,以后来个赐姓送宅子,赶紧跟家里断了,给我们太原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