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电报发到辽阳。是两天前。徐大人接电就应该启行。圣君在上,一下就封了徐大人一个奉天将军,这是多大地知遇之恩徐大人断断不会忘恩负义,只有粉身以报。我估计,回电也该过来了,就是今天十天之内。禁卫军应该兵临北京城下,到时候,就该大事济矣。诸君,这十天当中,我们就在这里坐等,万万不可走漏消息,坏了大事轻重缓急。大家应该分得清楚”。
几个人对望一眼。都挠挠头。这种大事,几个人都偷偷儿地给京师朋友写了信,到时候可千万别站错队。而且复起之后想要的位置,也要预做准备。就是昨天一场高会,酒酣耳热之间,背后又是琵琶声玲珑,有没有发什么豪言壮语,也当真记不得了。不过这个时候还能不顺着谭嗣同的话说
“复生,尽管放心。我们虽然不才,也是附骥尾行大事的人,怎么会张扬出去呢”
谭嗣同笑笑,肃然站起,举起一杯酒。遥遥向北而祝:“但愿此事顺利。一切心想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事成徐大人所向有功,翁中堂弥缝一切。能在此危局当中。挽狂澜于既倒,拯我大清末世之气运若大事能成,我谭嗣同一命,何足挂齿”
语调沉沉,有若金铁相击。几个人朝谭嗣同望去,就看见他这个时候,两行泪水,已经潸然而下。
“徐一凡哪徐一凡,你可千万不要负了圣君悬顾”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军机处内,一灯如豆。十几个当值的达拉密小章京大气儿也不敢喘的在外间守着。屋里可是翁老爷子在当值,从前天起,他就守在这里了。坐等从辽东各处送来地电报。
自从封徐一凡做奉天将军之后,从世铎以下,后党大臣就撂了挑子,纷纷的请病假。摆明了不伺候了。帝党倒也不在乎,加了好些个军机处学习行走的帝党大臣。不过从来没有象这两天这样,整日在玉澜堂光绪面前打旋磨的翁老爷子,干脆把铺盖搬到了隆宗门军机处了。也不知道在等什么。
翁老爷子和别的军机大臣不一样,别人都是一副宰相气度,笑眯眯的对谁都客气。大伙儿偷懒也装没看见,反正大清的事儿嘛,能敷衍就敷衍。翁老爷子一副道学脸孔,看着就让人讨厌不说,这些天守在军机处脾气还顶大,是一个人稍有点不对就碰下去。闹得人人败兴。当你是什么好鸟了你那些老底子,又不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