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他又恢复了自己的国号吴,真是个私盐贩子啊。
刘福通正在绝望之中,徐寿辉是红巾军系统的,可是他不在了,还能指望谁呢,自己打了一辈子仗,就是这样的下场?
只能靠朱元璋了,虽然自己没有把都元帅的位置封给他,但相信他还是能念在同是红巾军的面子上来救我的。
他向朱元璋送出了求救信,朱元璋收到了,他找来了刘基商量这件事,刘基不说话,先问朱元璋的意见,朱元璋认为一定要救,原因有二,其一,自己也是红巾军,而且韩林儿从名义上说还是自己的皇帝。其二最关键的是,安丰是南京的门户,如果安丰失守,南京也会受到威胁,唇亡齿寒。
这又是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而且作出这个决定的还是朱元璋本人,但刘基反对。
他能用什么理由反对呢。
【致命的错误】
刘基与朱元璋针锋相对,对朱元璋的两点理由作出了逐条批驳。
首先韩林儿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去救韩林儿,不救出来还好,救出来了怎么处理呢。
其次,安丰失守是小事,如果陈友谅趁机打来,该怎么办?!
真是难于抉择啊,朱元璋经过苦苦的思考,决定还是采取自己的意见,出兵安丰。
刘基十分少有的坚持自己的意见,他拉住朱元璋的衣袖,不让他走,一定要他放弃进攻安丰的计划。
朱元璋是一个很顽固的人,长久以来,他的感觉都是对的,这次他仍然相信自己的感觉。
从这件事情上看刘基,就会发现此人确是奇才,不但懂得天文地理,厚黑学水平也丝毫不低于陈友谅,他明白,要想避免弑君的恶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君主自己死掉。
刘伯温的名声果然不是白白得来的。
而朱元璋当时(注意这个词)在这方面的水平明显不如刘基。
朱元璋终于率领他的大军出发了。
大错就此铸成。
与三年前他站在狮子山上看着陈友谅一样,此时陈友谅也在江洲看着他。
一股强烈的喜悦感冲击着他。
机会终于到来!
朱元璋去了安丰,陈友谅对他的行动了如指掌,但令人费解的是,他居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他为什么不珍惜这个机会,是一个难解之谜。
后来的军事分析家们往往以他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来解释,然而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