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样的套路自然不能用到蒲池幸子身上。
一个吃了螺丝会当场吐舌头的人,如果要求她刻意的“无个性”,那实际上是在抹杀她的个性。
而蒲池幸子自身也没有那种云上之人的气场,当不成酷酷的乐队主唱。
倒不如说,比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帅气女主唱,她给人的印象更像是邻居家爱唱歌的大姐姐,整个人其实是非常具有生活感的。
假如不出道成为歌手,也许就会作为她老家所在的片町里某个少年记忆当中对她有好感的邻家姐姐,在她带着孩子回娘家,偶然相遇打招呼的时候,唤起少年遥远的回忆。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在吃了螺丝当场吐舌头的时候,蒲池幸子自身的个性,同她气质当中的温和无害,在这一刻完美融合,让她整个人看着都是鲜活的。
将如此鲜活的一面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未必不是同观众沟通的一种方式。
既然做不到跟观众游刃有余的沟通,也不能不和观众沟通,那就去找寻更多的沟通方式。不一定只限制在舞台上的互动、又或者是游刃有余的聊天。
各方各面,沟通无处不在。
“做自己。”蒲池幸子像个把重点记到笔记本上的好学生。
岩桥慎一点头,“是的,站到舞台上的时候,觉得怎么做会比较自在,就怎么去做。在考虑观众的心情之前,先考虑自己的心情。”
“当然,”他笑了一下,解释道:“不是要你去无视观众的想法。是去考虑,以怎样的心情去调整自己,才能把最好的状态带给观众。”
如果觉得看着观众很害羞不自在,那也可以不用眼神刻意去跟观众沟通。如果说不出漂亮的串场话,尬聊着说一声“今年樱花开的早”也无妨。
但是,即使转换了方式,放在最优先位置考虑的,还是观众。
如果先前追求的和观众的沟通是“事先有约定的安排”,那么,让蒲池幸子去做自己,在保证自己状态下的互动,带给观众的,就变成了“事先无约定的等待”。
在让观众明白到自身“优先”的情况下,不刻意去看观众,那么偶尔目光落到观众席某一处时,这种不经意的偶然,反倒能成为让观众心焦又期待的“特别环节”。
沟通无处不在,歌声、歌词、眼睛、心灵,乃至于服装和化妆。
打个比方,如果zard的粉丝之间流传什么关于乐队的小段子,乐队在下次演出的时候使用了这个段子、或者在歌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