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焦躁的氛围,作为自认为的旁观者,程刚希望自己最好不要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用急躁来对付急躁必然是不可取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耐心地等待。
话说回来,对于这次会师的结果,他总体还是满意的。前去接应起义部队的就是一营和三营,二营则留下来保卫根据地,从队伍出发到成功会师,虽然期间接应和留守的队伍都经历了一些战斗,但总体损失不大,根据地也没有遭受太大的破坏。
除去被调拨出来负责生产性工作的队伍,根据地总共一个团的兵力(虽然改编为师,但兵力没有扩充),一千余人,一营和三营是上山的老部队,二营则是改编的当地元文才和汪卓的队伍。自从上山之后,程刚尽力供应着队伍的补给,完善武器装备,加强队伍训练和教育,之后又不断下山打击各处的地主武装,整支队伍算得上训练有素脱胎换骨。
而且因为后勤充足,再加上程刚不断强调的俘虏政策,多次战斗后不仅没有减员,反而扩大了不少,增加的这部分主要就是俘虏兵,其中新城战斗的俘虏又占了大头。
上次穿越过来时,程刚前前后后运过来了1000支53式步骑枪,再加上原本队伍中就有的少量莫辛纳甘,作为正规军的这个团基本实现了装备的统一,剩下的武器则留存了一部分,其余的杂牌就用来支援各地民兵,这些队伍在这次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集庵被打残的那个师,听说山上兵力空虚,又不怕死地派了大半个团过来(本来是一个团,但无奈实在凑不齐了),却没想到这边早有准备,不仅让对方再次吃了个大亏,还狠狠地收拾了那些不长眼的地主武装。
程刚自然是负责留守的,军事上他不在行,毕竟不是行伍出身,虽然也在不断自学,但实践经验匮乏的他也不会自找没趣。不过后勤工作可以说是他的拿手好戏,毕竟大力出奇迹,二营主要源自两支土匪队伍,训练水平低,武器装备差,再加上战士大多客籍出身,家庭条件也很不好,所以程刚一视同仁地物资供应和不断强化的政治教育,很快便收获了二营上下的信任,原本心有疑虑,担心被收编利用的汪卓也没了二话。
李书记(撤去中央临时委员后,现担任师委书记)带队离开之后,留下的负责人里,程刚这个后勤部主任倒成了话语权最重的那个,结果就当上了实际的临时一把手。虽是第一次,但之前数月的相处之下,他在军民两方都有了不小的威信,各项工作安排得还算妥当,所以也发挥了些作用。
打退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