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板了这个方案,“我看就先这样吧,长期存储暂时不考虑,能够管上十天左右,就已经够用咯,后面还有时间继续进步嘛。”
对此程刚也表示了赞同,“没错,就目前来看,这款军粮里头的米粉、红薯干、豆渣都是可以就地取材的,即便是手工自制也不过是影响些许口感罢了。
只有虫蛋白粉和蔬菜干对加工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相对更不易于存储,后面宽裕之后可以优先开发这些原料的单独包装方案,循序渐进也未尝不可。”
虫蛋白粉是军粮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而蔬菜干则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改良款军粮里必不可少的成分,所以这么来看,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咯,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嘛。”李润石点点头,连带着大家也轻松了起来。
这里的几位都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性格,所以根据现实情况,很快就做出了取舍,一锤定音之后,余奋民便直接带着资料离开了,后续的具体工作还需要他来安排。
红军的第一款制式军粮,也就是改良款的炒面,或者说炒米也行,以中央苏区目前的技术条件,应该是最符合现实的方案了。
其实,红军从前年开始就一直进行相关试验,老式的手工款早就普及过了,而相对于老款,程刚主持开发的制式炒面,不仅营养更加均衡,而且还引入了工业化生产,有了不错的提升。
根据从现代抄来的数据,把手头能够搞得到的廉价原料进行合理配比,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匮乏某种营养,而导致相应疾病的隐患。
比如夜盲症,这是当前时代普遍存在的疾病,尤其在底层民众当中更是如此,而对于红军这种时长需要夜间作战的军队来说,无疑是致命伤。
抗日战争时期,就发生过八路军部队因为夜盲症而无法执行夜袭任务的情况。
当然,在工业科技文化的影响下,如今大家其实也有一些比较简单朴素的营养学概念,军队的文化水平还要更高一些,所以大家都清楚要通过吃肉(或内脏)吃蔬菜(含胡萝卜素)来解决夜盲症。
在这方面红军是做得最为到位的一支军队,虽然补给匮乏,但通过经济民主,战士能自己管理伙食,干部和士兵吃一样的伙食,结余的经费通过“伙食尾子”的方式发给战士,使得红军的伙食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相较之下,程刚无非是用更加工业化的手段,将这一模式继续巩固下来,使得战士们即使是在战争过程中,也能确保良好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