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了其中的原委,陶使君这些人感激他或许是有的,但这绝非荐功的主要原因,毕竟大家干的是同一件事,荐举别人的功劳越多,无形中也就等于遮蔽或者是分了自己的功劳。仔细想想,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更多的原因只怕还在他这个“观察使亲信”地身份上。
毕竟是于东军将他一手擢拔到观察使衙门并负责此事地,如今为他荐功,岂非就是在赞观察使本人慧眼识珠?只从此时于东军脸上的笑容来看,陶使君等人这招隔山打牛地拍马功夫实是效果显著。
衙门里历来都是捧红踩黑,不同地是以前的唐成多半扮演的是被踩的黑角『色』。这回可算是靠着于东军“红”了一把。由此想来,要想混衙门,能力倒还在其次,跟没跟对人那可真是太重要了。
心下想着,唐成手中已将那定稿送到了于东军公案前,“大人,这是属下等就本司职责拟定的一个章程定稿,请大人审阅”。
于东军接过后随意的扫了两眼。“噢”,看出点儿意思的于东军将定稿摊放在公案上后,也不再看唐成,就此仔细的看了起来。
唐成见状,笑笑后也没再说话,接过杂役奉上地茶水静静的呷着等候。
良久良久,约莫着足有三柱香功夫后,于东军抬起头来。“嗯,不错,这个章程写的有见地,不仅『操』作明细,尤其是前面那一部分关乎于田亩价值的预估品评不仅对于本道。对于工部、户部,对于朝廷也大有意义”。
言至于此,于东军无奈的一笑叹道:“说起来工部与户部就是一对儿天生的冤家,修路架桥。户部拨付的钱粮从来都是不够,这就少不得年年扯年年要。现在想来,工部竟是有些手握宝山不知其用了。唐成,就凭你这份章程便是大功一件,异日到工部后必能得诸同僚青眼相待”。
听着于东军的话,唐成心底只有苦笑,他还真是一点山南东道观察使地觉悟都没有,不管是从心态上还是话语里还都是以工部官员自居。更要命的是他看待自己的眼光也是如此。天地良心,唐成可从没想过将来要到工部的。
想是这么想,唐成嘴上自然不能说,见于东军此时心情正好,他遂借机将另一件事说了出来,“大人,属下下月里想在道城宴请一批客人,恭请大人光临”。
“宴客。什么客人?”。于东军饶有兴趣的问道。
“便是本道各州地大商贾”。
“宴请商贾?”,闻言。于东军一愣之后,沉『吟』着没说话。
见他如此,唐成心里有些发急,这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