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铜生产量方面,古代的产量一直都不是特别高。
在明朝时期,虽说云南也产铜,但是产量并不是特别高。每年也就是十多万斤,清朝初期也是一样。到了清朝康熙时期,云南铜矿的产量开始大幅度增加。
历经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到了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
黎汉明记得,到了如今的嘉庆时期,年产量以及达到上千万斤了。
有一点不得不说,怎么什么好事都被乾隆赶上了?如果没有云南的铜商和两淮的盐商,乾隆绝没有六下江南的资本。
而黎汉明如今得到了满清铸钱的原料基地,意味他也可以铸造自己的货币了。
想到这儿,黎汉明连忙说道:“从贵阳在调派一万人马过去,组建独立三师,由米生贵负责指挥,告诉米生贵,让他务必守好几地,并择机光复、镇雄、大理、丽江等地。”
先前黎汉明是因为后世的攀枝花才与南笼义军抢占武定等地,如今既然有了铜矿了,就必须得重兵防守了。
“是!”刘阿蛮拱手应了一声后继续说道:“另外,随着我军和南笼义军两路大军进入云南,趁清军自顾不暇之际,各地汉、回等百姓纷纷爆发了反清起义。”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境内多山,土地瘠薄,各族人民在清朝地方官吏、土司头人和地主豪强的重重剥削压迫下,生活异常困苦。
清政府每年向云南征收赋税达白银四十万四千二百两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费用和官吏的“养廉”以及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随征科派。
为转移云南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目标,统治阶级不断挑起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
在清朝前期,由于外族的身份,清统治者甚至防汉甚于防回,如康熙就直说,“汉诸臣分职时享君禄,按日朝参,而回民逐日五时朝主拜圣,并无食朕俸,亦知报本,而汉不及回也”。
这种对宗教的宽容政策一直继续,虽然雍正明确表示“此种回教之理,原一无可取”,宗教问题的处理尚可说是公平。
到乾隆后期,清廷又放弃了中外一体、因俗而治的原则,先是采取护汉抑回、以汉制回的政策,造成西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回汉冲突不断,待回族暴动蜂起后又开始了护回抑汉。
不过不管满清如何转移矛盾,该有的反抗还是存在,如今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黎汉明敲打着桌面思考了好一会儿后说道:“云南的事让胡钟好生处置,切不可在军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