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未央宫。
武稚坐在乾坤殿中,面前摆放着成堆的奏章。
她离开长安已经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大部分的奏章虽然三省六部都已经处理过了,但有些国家大事,还是得等着她这个当皇帝的来处理。
就比如眼下一个大事情,高句丽提出来的和亲。
大臣们和何太后,都拿不定是否和亲的主意,而将这个难题留了下来,等待天子处理,并非是因为他们觉得和亲与否非常的耻辱,而是因为武稚能当皇帝,其他宗室女子纵然没有宣称权,但有一就有二,这嫁了宗室女子出去,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了。
不过女子是否能有继承权,这事情毕竟亘古未有,但和高句丽和亲,达成同盟,对于大周来说,绝对是最为划算的事情。
在现代人看来,和亲这件事情,是耻辱的一件事情,而汉唐这样强盛,却盛行和亲,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汉唐那会,真的没觉得和亲是丢人的事情,甚至觉得和亲是增强国力,缔结和约,脸上有光的事情。
我把女儿嫁给你,我就是你半个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唐朝时候安史之乱,唐皇撑不住了找回鹘可汗搬救兵,回鹘可汗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唐朝皇帝,要当唐朝皇帝的岳丈。
唐皇没答应,找了一个王爷来应付了一下。
所以说汉唐和亲,汉武帝之后,大体上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我比你强,我就把女儿嫁给你,我当你爹;我比你弱,我就娶你女儿,我当你女婿,大体如此。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更是疯狂和亲,女婿全都是外邦国王,当然他前脚和亲,后脚缓过劲来就把女婿连带女婿的国家都给杀了个七七八八,那就是后话了。
直到宋朝时候,朱程理学盛行,孔子一千多年前提出的夷夏之防的概念,从未被人重视过,却被朱程理学给支楞了起来,宋朝从此禁止边疆汉人和少数民族通婚,也不嫁皇室女儿给外邦了,宁愿多赔钱,也不和亲。
至于明朝不和亲,有三成原因是我大明土木堡之变以前,天下无敌,逮谁揍谁,往死里揍,还喜欢往蛮夷脸上吐吐沫,再骂一句和你麻痹。
另外两成原因就是因为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通过通商就能增强交流,强化藩属关系,已经不需要和亲了。
最后五成原因,那就是老朱家的人骨头是真的硬,叫门天子例外。
明朝立国就是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