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县令……”
“颜县令……”
“颜县令……”
……
一路行去,一个个高昌遗民经过路过他们的时候,不管没事没事,都会停步下来,热情的向颜杲卿问好。
裴旻带着几分惊疑的看着应对自如的颜杲卿,笑道:“安排昕兄来这蒲昌县是安排对喽。这才多久,这蒲昌县上下就让你收服了。”
颜杲卿道:“谈不上收服,只是将心比心。其实很多时候,隔阂形成的原因,不只是对方,还有我们自己。就拿十年前的一任县令来说,我看过他的政绩,非常的出色,事物处理起来井井有条。论及政治才华,在下是自愧不如。他在蒲昌县干了五年,提高了民生,改善了生活,却没有得到这里百姓的认可。某很是奇怪,细细研究,终于发现了原因所在。”
“真正的隔阂并不在百姓,而是在那位县令自己。他的政策制度,处处偏向这些高昌遗民,让他们享受到不一样的待遇。然而就是这种特殊的待遇,反而是一种隔阂,让高昌遗民时时刻刻都明白自己的与众不同。”
裴旻听了不住点头。
颜杲卿指着前面的县衙说道:“我们去衙里说。”
蒲昌县的县衙很是简谱,到府衙后院。
颜杲卿的夫人与儿子颜季明一同迎了上来。
“裴叔父!”颜季明今年十三岁,与颜杲卿这个单纯的书生不同。他好兵事喜武艺,裴旻还曾指点他剑术,故而对于裴旻很是亲昵。
见到裴旻,都先不顾得跟他父亲打招呼,先惊呼出来,上前问好。
“又长高了?”
裴旻摸了摸颜季明的脑袋,对于自己这个侄儿,也即是喜爱。
不只是因为他是颜杲卿的儿子,还因为他是一个少年英雄。
历史上颜季明跟着他父亲颜杲卿一样,在常山高举义旗反抗安禄山,成功的阻止了安禄山东进。为李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恼羞成怒的安禄山命史思明、蔡希德率军北渡黄河,攻打常山。
颜季明面对二十余倍的敌人拼死抵抗,为史思明生擒。
史思明以颜季明为人质,让他修书劝颜杲卿投降。
颜季明深受酷刑而不写一字,最后惨受屠戮,尸骨无存。
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耗费心力,也不过寻得一首级,悲痛之下,力作《祭侄季明文稿》,给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在书法行书中,仅次于《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