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文人用这招坑武人的时候,都是大家约好了一起上书,向皇帝施加压力。
可这一次,居然在民间散播杨宗保造反的消息,这有个屁用?
能决定杨家命运的人是皇帝,只有逼着皇帝下旨才行,跟老百姓说,他们就算信了又能怎样?根本奈何不了杨家一根汗毛。
所以,这个程序完全不对劲,不像是文人的手笔。
可惜他们醒悟过来也晚了,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他们再折腾也白搭,只能咽下这口气,等下次再报此仇。
对于这场胜利,除了骆天明之外,杨家所有人都很高兴。
就连柴郡主,在意识到文人对杨家的排斥之后,也不强求骆天明去当文官了。
即使骆天明考上了科举,当上了文官,也不可能融入文人集团,同时还会被将门视为叛徒,两面不讨好。
既然如此,还不如继续当武将,至少诸多武将团结在一起,也不是文官可以随便撼动的,自保没什么问题。
可他们不知道骆天明的能力,他既然想当文官,怎么可能不考虑被文人集团排斥的问题?自然早就有了破解的办法。
文人向来是心思最多的一群人,怎么可能真的铁板一块?
就连魏忠贤那样的大太监,只掌权了八年,就拉拢了七八成大臣,谁还敢说文人都是有风骨的?
所以,骆天明只要当上文官,自然有办法拉拢一批人为他摇旗呐喊,到时候两边都是文人,自然就没有文武之别了。
可惜,被佘太君一通操作,骆天明直接被封了个武职,彻底被划为武人了,说什么都晚了。
既然已经这样了,骆天明也只能认命。
他如果非要相当文官的话,也不是没办法,只不过那么做太冒险,也没什么意思。
当武将也不是活不下去了,他不是狄青,可不会被文官活活骂死。
如果他将来真的到了狄青的程度,和文官斗起来,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既然当了武将,那就做好当武将的准备。
凭的骆天明武功,上战场是不怕的,而且他现在毕竟还年轻,不可能让他当主帅,只能做个冲锋陷阵的先锋,这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刚做好了当武将的准备,朝廷就下了旨意,让他立即赶到军前效力,辽国又来入侵了!
按理说,杨宗保此时才十五岁,即使是出身将门,也没道理这么早就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