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勃然大怒的金蝉子,玄奘道:“魔如何不能使人普度众生?”
金蝉子道:“魔如何能普度众生?”
玄奘道:“如若,有一个人有大智慧,有大毅力。其所为的乃是苍生求度,亦从不放弃救度三界生灵。其可称之为佛否?”
金蝉子道:“当然可以。”
玄奘道:“若那个人是魔呢?”
“不可能。”
金蝉子毫不犹豫地说道:“五蕴者,虽是乐趣,却不是善趣,乃小乐也。悟心悟道,明艰明苦。才可领悟大乐。世间大乐者,为我佛而无二者。”
玄奘道:“何为小乐,何为大乐?”
金蝉子道:“小乐乃恶趣之乐,大乐乃善趣之乐。”
玄奘道:“所谓小乐,多是因不能长久。但却是必须所存的。无小乐,则无大乐。若众生常有小乐,则自有大乐存在。”
金蝉子闻言,若有所悟,但却仍然有些不明白。
他不知道,玄奘这些年来在水帘洞中修习百家之法,以诸法辨识,对佛法早有更深刻的理解。
但是玄奘如此说,本来恼怒的金蝉子,却也渐渐平静了下来。他思索了许久,道:“此话何意?”
玄奘道:“你可去过凡人国度?你可知道,凡人信佛,却也须得安生立命。”
金蝉子点头。
玄奘继续说道:“凡人难免吃食,难免杀生,可有罪孽否?”
金蝉子道:“我佛为罪业有‘性罪’、‘心罪’。迫于生计而杀生者,乃本常也,自无罪孽。”
玄奘道:“那若是佛门弟子迫于生计而杀生,可有罪孽否?”
金蝉子道:“有罪孽也。”
玄奘了然,他知道金蝉子肯定会这么说。
因为曾经玄奘也是这么想的。
玄奘道:“若我佛门弟子孤身一人,饥寒交迫,遇到一只濒死的麋鹿,该如何去做?”
金蝉子道:“当全力施救。”
玄奘道:“若那麋鹿死去,可否吃其肉,寝其皮?”
金蝉子道:“如你全力施救,他仍死了,则可矣。”
玄奘道:“你可曾前往过西方佛国?”
金蝉子道:“自然去过。”
玄奘道:“那你可知道,西方佛国信仰我佛者,是如何杀生的?”
金蝉子一愣。这个,他却真的不是很了解。
何况,他所在时,西方尚且贫穷得很,吃肉